心理卫生行政

心理卫生行政英语:)隶属于各级政府卫生单位、社区心理卫生中心或相关医疗机构,其业务项目含盖法案或政策的制定及运行、服务规划及评估、人员及组织管理、教育训练、专业咨询、预算编列与经费运行、财务管理、跨部门行政协调、研究及推广等。[1][2][3]

各国心理卫生行政的相关体系

美国

联邦政府:卫生暨人类服务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药物滥用暨心理健康服务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SAMHSA)

州郡政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心理卫生部门(如加州)、心理健康办公室(如纽约州)等。

州郡地方:社区心理卫生中心


各国心理卫生行政的组织架构

美国

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属矩阵型组织(matrix organization)。


心理卫生行政人员的专业背景

包括公共卫生、护理、心理学社会工作社会学公共行政、精神医疗等。[1][2]

心理卫生行政人员的专业角色

[4]

  • 对服务区域的居民与经费来源负起责信。
  • 主动积极行销心理卫生相关服务,提升其心理健康概况。
  • 扮演方案评估者的超然角色,为专业服务品质把关。


心理卫生行政人员的专业知能

方案评估、行政与管理、组织动力、人员甄选与教育训练、咨询危机处置、临床服务相关专业(心理病理等)、专业或行政的督导、预防科学(初级预防心理卫生教育)、多元文化差异、资源网络链接及拓展等。[1][2]


心理卫生行政工作的未来趋势

[5]

  1. 发展实证为基础(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的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包含结果评估的随机对照验证(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与经济性评估的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成本效率分析(cost-efficiency analysis)等。
  2. 预防与促进工作将会愈来愈受到重视,以有效降低心理疾病的成本支出。例如美国「2010年健康国民」 (Healthy People 2010)白皮书所勾勒出的预防目标。然而,这也是目前各个心理卫生行政的公私部门亟待努力的方向。
  3. 针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心理卫生行政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其对服务区域内心理卫生服务传输的相关影响,进而让多元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获得适合所需的心理卫生服务,包括不同的语言、国籍、性别、年龄、阶级、宗教信仰、性取向、身体障碍与否等。
  4. 时至今日,对心理疾病的污名化(stigma)现象未曾停歇,尤其身处在主流社会中。各级政府心理卫生行政人员应持续办理降低歧视或偏见的公共教育或相关活动,亦可通过网络、传播媒体等管道让民众更加了解相关信息,进而改变对心理疾病的负面看法。
  5. 心理卫生平等法案(Mental Health Parity Law)的相关议题也受到关注,此如能真正落实,亦可降低对心理病患的歧视或污名化。另外,心理病患均能获得有品质的治疗服务,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工作产能与生活品质。这是心理卫生行政工作努力克服的方向之一。
  6. 由于电脑、网络等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相对在心理卫生行政相关管理与决策方面提供不少便利的工具,也可应用在健康照护、研究、教育等,甚至已一个「心理卫生信息学」(mental health informatics)的领域。因此,信息科学在心理卫生行政的角色功能正持续不断增加之中。


相关条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心理卫生行政


参考文献

  1. Loftus, D. P. . Administration in Mental Health. 1982, 10(1): 53–57.
  2. 许耕荣; 陈嘉凤、王荣春、韩明荣与林柏煌. . . 2004年.
  3. Mazade, Noel A. . Administration in Mental Health. 1978, 6: 154–160.
  4. Goodstein, Leonard D.; Irwin Sandler. .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8, 33: 882–892.
  5. Reid, William H.; Stuart B. Silver. . Brunner-Routledge]. 2003. ISBN 1-58391-002-6.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