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邦媒體管理局協會

德國邦媒體管理局協會德語:[註 1]是德國各邦媒體管理機構於1993年簽訂規約所設立的跨邦合作組織[4]

德國邦媒體管理局協會
ALM GbR
成立時間1993年11月27日1993-11-27
類型非營利組織
法律地位民事合伙公司[*]
地址
目標通訊傳播權益倡導、保護及管理
網站www.die-medienanstalten.de

概要

德國各邦媒體管理機構於1993年11月27日簽訂《德國邦媒體管理局協會合作原則》(德語:[5]英語:[3][註 2]、1995年4月25日生效[6]。在2010年3月17日修訂規約重組為「民法合夥」(德語:[7]型態[8][註 3],並正式納入調查媒體集中委員會聯合辦公;翌年3月16日啟用傘下品牌「媒體管理當局」(德語:英語:[8]。全國16邦下轄14個媒體管理機構都有參加組織[註 4],當中DLM、ZAK(下敘)成員皆由同一組主管或法定代理人擔任。

組織

該協會由各邦主管會議及四個委員會所構成:

  • 邦媒體管理局長會議(德語:英語:
1987年3月22日設立[6],歷史可追溯1985年5月31日的前身「獨立邦廣播新媒體管理局長會議」(德語:[8][9],在ALM出現之前為各邦合作協調的組織,現綜理媒體許可及監管以外的事務。
  • 許可監管委員會(德語:英語:
負責全國民營廣播公司的許可和監管,規範媒體相關平台以及數位傳播的發展。與DLM相輔相成。
  • 主任委員會議(德語:英語:[註 5]
各邦媒體管理機構其合議制組織[註 6]主席會議,選擇決定媒體相關平台的分配,以及分配民營供應商的無線傳輸容量。
監督全國性民營電視台遵守確保多元意見的規定。
  • 保護未成年人媒體委員會(德語:英語:
以保護未成年人接觸電視台、電台及網際網路為核心。

註釋

  1. ALM(德語:[1],英語:[2]),早期英譯「Association of regulatory authorities for broadcasting」[3]。「Landesmedienanstalt」在臺灣釋字第613號余雪明協同意見書譯「媒體營造物法人」,行政院聲請書則是「媒體署」。
  2. 即後來《ALM規約》(德語:)。
  3. 類似公司化治理的還有奧地利傳播通訊管理局採「有限責任公司」(GmbH)[7]型態。
  4. 管理單位名稱「邦屬機構」(德語:)或「邦屬中心」(德語:)有指局、辦公室或中心等意義尚不明確,以對外英譯為準,例如BLM(德語:,英語:)。有些邦採聯合管理,創立時15個媒體管理機構直到2007年2月。
  5. 早期英譯「Committee Chairpersons' Conference」[3]
  6. 諸如委員會、評議會和會議等等,由社會團體組成。

參考資料

  1. (PDF).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22) (德语).
  2.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0) (英语).
  3. . AL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06) (英语).
  4. Klaus Plake. . Springer. 2004-04-15: 319. ISBN 978-3-663-10254-0 (德语).
  5. Thomas Mayer. . Herbert Utz Verlag. 1997: 378. ISBN 978-3-89675-182-9 (德语).
  6. (PDF). NLM. 2010: DLM (44), ALM (4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22) (德语).
  7. 趙永茂、劉明德等.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6-11-22: GmbH (94), GbR (96) [2017-12-20]. ISBN 978-986-350-1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8. . die medienanstalten: ALM (18, 357), DLM (3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德语).
  9. (新闻稿). DLM. 2005-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die medienanstalten (德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