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韩论
征韩论(日语:,韩语:),在日本幕末至明治初期,当时留守政府的领导者(未有随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的维新领袖),如西乡隆盛(学者毛利敏彦认为,西乡本身并非主张对韩出兵,而是自己作为使节出使李氏朝鲜,劝其开国,也称遣韩论。但该观点遭到了学者田村贞雄等人的反驳)、板垣退助、江藤新平、后藤象二郎、副岛种臣等,主张以武力迫使朝鲜半岛开国。征韩论背后的目的也在于解决武士于明治维新后,严重的失业问题。

征韩议论图,西郷隆盛坐于中央。明治10年(1877年)作。
背景
江户时代后期,从国学及水户学的一部分与吉田松荫的观点来看,他们提倡古事记、日本书纪所记述的:古代日本拥有朝鲜半岛的支配权,并把这些观点纳入尊王攘夷运动的政治主张。自1811年(文化八年)将军德川家齐就职时,改朝鲜使节节仪,拒其入国,自此之后两国不复往来。
结果
明治维新后,日本藉新政府成立向朝鲜半岛提出建交,当时朝鲜半岛采取锁国政策,只认清朝为皇帝,而日本国书中有「大日本皇帝」数字,朝鲜拒绝不受。于是国内的「征韩论」沸腾起来。1873年8月,虽然政府已决定派出西乡作为往朝鲜的使节,却被同年9月归国岩仓使节团的大久保利通、岩仓具视及木户孝允以时机尚早为由反对。同年10月遣使韩国的决定被取消。结果西乡、板垣等征韩派一同下野(引发起明治六年政变)。他们成为1874年的佐贺之乱至1877年的西南战争的士族不满及自由民权运动的起点。由这次的政争,也可以看出留洋派与留守派间因为经历与所处环境不同,对于政策走向看法的歧异。
参考数据
- 日本近代史 陈水逢 p.88 ISBN 957-05-0580-X
- 大好きなこと:吉田松阴の言叶・・・Trust41 - livedoor Blog(ブロ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大野敏明『日本语と韩国语〈文春新书 233〉』文艺春秋、2002年 (平成14年) 3月20日 第1刷発行、ISBN 4-16-660233-0、97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