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金兹

彼得·金兹英語:)(1928年2月1日—1944年9月28日),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是捷克斯洛伐克犹太血统的男孩,他在纳粹大屠杀期间被关进泰雷津集中营,后迁至并死于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年16岁。 [1][2]

Petr Ginz
出生(1928-02-01)1928年2月1日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
逝世1944年9月28日(1944歲—09—28)(16歲)
 納粹德國波蘭總督府奥斯维辛奥斯维辛集中营

生平

他的父亲奥托·金兹英語:)是布拉格的纺织品出口公司经理,也是一位重要的世界语者,他的母亲是玛丽·金兹英語:)。他的父母是在世界语者大会上结识的。他的母亲来自Hradec Kralove,他的外祖父在那做乡村教师。圣诞节期间,包括在Jungamovo广场开古董店卖珍本书的祖父在内的亲戚常常去看小彼得。彼得很聪明,从8岁到14岁间他写了5本小说:《从布拉格到中国》、《阿勒泰山的男巫》、《地心之旅》、《一秒环球》、《史前来客》,现在除了最后一本,别的四本都亡佚了。这五本小说是模仿儒勒·凡尔纳的风格写的[3],附有他自己作的插图。彼得还对科学有兴趣,有很强的求知欲。受他父亲对世界语的热爱的影响,他也能流利地讲世界语。

根据纳粹德国反犹太法令,混血家庭的孩子14岁要被关进集中营。因此父親是犹太人的彼得在1942年10月被关进泰雷津集中营

在集中營中

在集中营里他仍然保持着对科学和知识的饥渴。他常常在他能进入的满是被查抄书籍的图书馆读书。他当时住在集中营的L417楼1号房。他成为了集中营中最出色的几个人之一。他创建并准备出版他自己的期刊杂志Vedem,意为“我们引路”。他还编过世界语捷克语词典,和其他几部已经散佚的小说。他的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叫《集中营漫步》,在其中他写进了他对集中营的人、建筑、焚化室的评述。

他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可以从他的残存书稿中看出,也有一些幸存的朋友的见证。他爱好文学、历史、绘画、地理、社会学,也喜欢科技领域。他的杂志Vedem每周五出版,坚持了两年。

进入泰雷津集中营不久他就建立了杂志Vedem,与他同住的几个男孩也参与了编辑。彼得担任总编,笔名nz和Akademie。在彼得搬到奥斯维辛前他把他大部分文章和画作给了他的姐妹,所以大多得以流传今日。他的那个姐妹是在1944年被关进泰雷津集中营,万幸她活了下来。

在搬出泰雷津前,彼得写过兩年的日记(1941-1942)。该日记写实,常与《安妮日记》並稱。此日记曾亡佚然而后来被发现,并由他的姐妹Eva(现在是Chava Pressburger)出版,标题为《我兄弟的日记》,该日记原文是捷克语,以捷克语、西班牙语加泰罗尼亚语世界语出版,2007年四月,他的日记以英文出版,标题为《彼得·金兹1941-1942日记》

他有一幅画描绘从月球上看地球,以色列宇航员伊蘭·拉蒙把这幅画的复制品带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2003年2月1日,飞船在重返大气层时崩毁了,连带画也毁了,那天本该是彼得的七十五岁生日。[4]

遺產

彼得的画作和画作的奇特遭遇激起了其他艺术家的灵感,一个实例就是《彼得·金兹月面变奏曲》。

小行星50413以彼得·金兹的名字命名。

参考文献

  1. . 2009-11-16 [200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2. Brown, Hannah. . The Jerusalem Post. 2011-01-28 [2013-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30).
  3. . Reflex.cz. [April 14,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0月30日).
  4. Columbia tragedy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