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荆风

彭荆风(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原名彭芝生,男,江西萍乡人,中国军旅作家[2]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彭荆风
出生1929年11月22日
江西萍乡
逝世2018年7月24日(2018歲—07—24)(88歲)
云南昆明
職業作家
語言中文
民族汉族
創作時期1946年-2018年
體裁小说剧本
主題军旅文学
代表作《驿路梨花》
獎項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父母姚淑贞[1]

生平

1929年生于江西萍乡。少年时代在赣州南昌上饶铅山等地度过。1944年父亲失业。1946年读到初中二年级时因家贫辍学,后来当过报社校对、记者编辑[3]

1949年6月在南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入云南边疆。历任团文化教员,昆明军区文化部创作员、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云南分会副主席。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1988年)。

2018年7月24日上午6时53分在云南昆明因病去世,享年88岁[4]。葬于昆明市阳宗区草甸乡青龙艺术陵[5]

作品

1944年,年仅15岁的彭荆风就在江西上犹《凯报》发表文学作品散文《犹水欢歌》,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6]。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作品多描绘云南边疆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和人物的作品,基调昂扬。

从1952年开始,先后发表报告文学《搏斗在梅里雪山》,短篇小说《拉祜小民兵》《当芦垄吹响的时候》等。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1956年与他人合作电影文学剧本《边寨棒火》《芦垄恋歌》,后又出版短篇小说集《佧佤部落的火把》。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7]。1977年5月写完小说《驿路梨花》,刊载于11月27日《光明日报》第4版。后又陆续出版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及长篇小说《鹿卿草》《断肠草》等[8]

荣誉

《今夜月色好》获全国第八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红指甲》获首届金盾奖,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0年),短篇小说《驿路梨花》入选中国初中学生课本。

参考资料

  1. . 人民日报: 第24版. 2011年3月30日 [2020年1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月29日).
  2. 吴义勤. . 光明日报. 2018-09-19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新华网.
  3. 朱向前. . 东方出版社. 1998年: 第41页. ISBN 9787506011372.
  4. . 澎湃新闻. 2018-07-25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5. . 云南网. 2019-01-24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6. 张勇. . 光明日报. 2018年7月30日 [2020年1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月29日).
  7. . 人民日报. 1957年12月14日: 第4版.
  8. 王纪人. . 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1990年: 第858页. ISBN 978754320027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