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岫云
张岫云(1923年9月26日—),河南临颍人,台湾豫剧表演艺术家,台湾豫剧团开创者,为豫剧在台湾生根与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被誉为“台湾豫剧皇太后”。
张岫云 | |||||
---|---|---|---|---|---|
曲艺家 | |||||
国籍 | ![]() | ||||
籍贯 | 河南省临颍 | ||||
出生 | ![]() | 1923年9月26日||||
职业 | 演员 | ||||
语言 | 国语 | ||||
配偶 | 李久涛 | ||||
活跃年代 | 1953年至今 | ||||
|
生平
张岫云生长在河南省临颍县岗张村,从小学习豫剧表演艺术,8岁拜著名乾旦高保泰为师,艺名万丽云(又作万里云),1940年代即在河南崭露头角,1946年在郑州演出《汾河湾》被京剧艺术家马连良赞誉后迅速走红。[1]
与丈夫李久涛在中华民国国军的部队上以艺术工作给军方服务,因战乱随黄杰部队撤到越南,后又辗转越南南部富国岛。困于法军管辖区的张岫云,在当时政工团支持下,找来喜欢演戏的杜倩筠、琴师赵迳高,演出《秦雪梅》中「观文」一折戏,后成立新生豫剧团,获封「豫剧皇后」。1952年进级改组,改名为中州豫剧团,属留越国军管训总队管理。[2]
随部队迁移到台湾,张岫云仍活跃于豫剧舞台。1953年黄杰部队撤退到台湾,原中州豫剧团成员在中华民国国防部支持下,同年9月25日成立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队。她在台湾演出的第一出戏是《贩马记》,与空军大鹏豫剧团的毛兰花是1950年代台湾最活跃的两位名伶。她的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天门阵》、《秦雪梅吊孝》、《刀劈杨藩》、《阴阳河》(又名《李瑞莲打水》)、《洛阳桥》、《抱琵琶》、《平辽东》等。[3]
为了培育后辈及剧团永续经营,张岫云亦投入心力。1959年起,开办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队学生班,她担任教师,培养了王海玲、刘海燕等学生。1965年,丈夫李久涛因病逝世,张岫云接任丈夫的副队长职务。同年,国防部讨论军中各剧团的整并,张岫云四处游说,获得国防部长蒋经国同意予以保留,随后逐渐淡出团务。1968年退休。[3]
张岫云退休后,仍从事教育工作及演戏。1972年受豫剧改进会邀请义务教戏,1982年于国光艺校豫剧科当专职教师。1979年于台北市政府第一届戏剧季主演《对花枪》。1993年在刘海燕的安排下回河南,与安阳市豫剧团演出《秦雪梅吊孝》。1985年,河南同乡会理监事联谊会上,张岫云晋封为「豫剧皇太后」,她的学生王海玲则封为「豫剧皇后」。[3]
张岫云亦曾参与电影、微电影演出。电影包括:2013年于《亲爱的奶奶》中饰演奶奶,导演是瞿友宁;2017年于《神秘家族》中饰演老奶奶。2016年高雄电影节公益短片,于导演练建宏执导的微电影《小孩不在家》,饰演100岁人瑞玉兰奶奶。[4]
参见
- 台湾豫剧团
- 富台部队
参考数据
- 方, 静琦. . PAR 表演艺术杂志. 2000-03 [2023-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7).
- 王海玲. . 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 2018 [202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31).
- 陈芳,严立模. . : 26. ISBN 9-570-14932-9.
- 关怀银发族 友邦人寿赞助拍摄《小孩不在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时电子报 2016年11月11日
- 梁梦竹. . 大纪元. 2012-10-12 [202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1).
- 郑曜昌. (PDF). 南华大学数字论文. 2003-06 [2023-11-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