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動脈壓
計算
總周邊血管阻力(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TPR)可由下列數學公式表示:
R = ΔP/Q[2]
R 代表 TPR。 ΔP 代表全身體循環起終點的血壓變化量。 Q 代表心輸出量
因此此公式可以解釋為
總周邊血管阻力 = (平均動脈壓 - 平均靜脈壓)/ 心輸出量
因此平均動脈壓可以下列公式定義:[3]
- 代表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
- 代表體循環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 代表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在此公式中因為數值極小,通常可被省略。
估計
在一般個體靜止的狀況下,通常可用較易量測的收縮壓(SP)與舒張壓(DP)估算:[4][5][6]
化簡後可寫成
也可表示成
或
其中 代表脈壓,也就是
當心跳速率越大,會越接近收縮壓與舒張壓的算术平均数,因為動脈的形狀會因壓力增大而改變。
大概可以用下列公式表達:
臨床意義
MAP被認為相當於器官的灌注壓力。
MAP的正常值大約為 65 到 110 mmHg之間,一般相信高於 60 mmHg 在一般人身上足以提供器官養分[8]。MAP在急救醫學中和評估敗血症、創傷,和中風等等相關[9]。
如果MAP在一定时间内降至低于50 mmHg,重要器官将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灌注,并且会变得缺氧,这种情况称为局部缺血。
參考文獻s
- Zheng L, Sun Z, Li J, et al. . Stroke. July 2008, 39 (7): 1932–7 [2016-04-27]. PMID 18451345. doi:10.1161/STROKEAHA.107.5106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3).
- 參見條目總周邊血管阻力
- . [2016-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2).
- MCG生理学 3/3ch7/s3ch7_4
- Cardiovascular Physiology (page 3) 的存檔,存档日期2006-12-11.
- http://www.clinicalreview.com Physiology Review
- . [2016-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3).
- impactEDnurse. . impactednurse.com. May 31, 2007 [201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12, 2013).
- Magder SA. . Crit Care Med. 2014, 42 (5): 1241–51. PMID 24736333. doi:10.1097/ccm.000000000000032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