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

崔护8世纪?—9世纪),字殷功博陵郡(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唐朝官员、诗人。

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大和三年(829年)为京兆尹,不久改为御史大夫[1]官至岭南节度使

资质甚美,个性孤洁寡合。[2]

轶事

《太平广记》有收录两个关于崔护的小故事,分别收录在〈嘲诮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和〈情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前者出自《嘉话录》,后者出自《本事诗》。

其中〈情感〉中就收录了崔护最有名的诗〈题都城南庄〉的背景故事,崔护与桃花女邂逅的爱情佳话[3]

唐代孟启的《本事诗》首先收录了这段佳话,之后不少古籍文献皆有转载,包括《太平广记》的〈情感〉、《岁时广记》的清明篇〈访庄妇〉、《添加月日纪古》的清明篇、《群芳谱》的桃篇等,甚至小说集《警世通言》也在〈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有白话文故事记载。

而〈嘲诮三〉中则收录了崔护因未能登科,而讥诮他担任考官的三堂舅苗登「甲背有猪皮之异」的逸事。[4]

作品

崔护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收录其诗作六首,包含五月水边柳郡斋三月下旬作晚鸡山鸡舞石境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题都城南庄等,皆为佳作,其中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除了诗作,崔护在《全唐文》另有收录两篇赋,分别为屈刀为镜赋日五色赋

〈题都城南庄〉对后世的影响

今日所存崔护的诗作虽仅六首,却因题都城南庄一诗而名垂青史。此诗及其故事成为文学典故,被多次引用于文学作品,甚至改编,对后世影响极深。

例如,元代白朴的词清平乐 题阙:「桃花门外重重。一言半语相通。萦损题诗崔护,几回南陌春风。」就化用了此典故;北宋王安石在《胡茄十八拍》甚至直接引用整句「欲问平安无使来,『桃花依旧笑春风』。」;《水浒传》第二十九回亦有「尽教崔护去寻浆,疑是文君重卖酒。」一句。

此诗典故也成为了女子为情而死的象征,如《柳南续笔》卷一收录的一则故事平望女子记载「事如唐崔护桃花人面,特不回生耳!」。[5]

另外,也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改编化用,例如清代徐珂清稗类钞》收录的故事糟团御史,叙述了顺治年间,吴地一位号称「铁面御史」的清官卸任后由一位「好为长夜饮」的御史继任,便有人模仿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作诗讥讽:「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大不同。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日日醉春风。」[6]

歌曲

影视作品

参考书目

  1. 旧唐书‧本纪》卷十七上:「丁酉,以京兆尹崔护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
  2. 太平广记》卷两百七十四:「博陵 崔护 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
  3. 《太平广记》卷第两百七十四:「博陵 崔护 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盻而归。尔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院如故。而已扃锁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暎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 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在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4.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五十五:「唐刘禹锡云。崔护不登科。怒其考官苗登。即崔之三从舅也。乃私试为判头。毁其舅曰。甲背有猪皮之异。人问曰。何不去之。有所受。其判曰。曹人之坦重耳。骈胁再观。相里之剥苗登。猪皮斯见。初登为东畿尉。相里造为尹。曾欲笞之。袒其背。有猪毛长数寸。故又曰。当偃兵之时。则隧而无用。在穴食之日。则摇而有求。皆言其尾也。」
  5. 《柳南续笔》卷一:「吴江叶元礼,美丰姿。少时过平望酒家,一女子见而悦之,私问其母曰:「顷来者为谁?」母曰:「吴江叶四郎也。」女自此遂成病,且死,告父母曰:「儿因叶郎而病,今死矣。叶如再经此,须一告之。」父母如其言,元礼入哭之。事如唐崔护桃花人面,特不回生耳!新城王司寇,元礼之师也,曾赋诗以纪其事云。」
  6. 《清稗类钞‧讥讽类》〈铁面糟团〉:「顺治庚寅、辛卯间,秦世桢巡按江南,有铁面之称。继之者李成绍,安静无为,惟日饮亡何而已,人目之曰糟团。有改崔护《人面桃花》句粘于墙,云:「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日日醉春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