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死神

尋找死神〉(英語:)是《探險活寶第二季的第17集。在卡通頻道2011年2月28日播出。本集以小男孩阿寶和魔法狗老皮為主角,講述阿寶和老皮當他們被泡泡糖叮嚀要照顧好她的花時不小心弄枯,而在入恐怖地獄找死神幫助。老皮的記憶被抹去及阿寶在決鬥音樂輸給死神之後,兩人快被他奪取靈魂,直到機緣巧合才幸免一生。

尋找死神
探險活寶》分集
剧集编号第2季
第17集
导演拉里·萊奇力特
编剧傑西·莫伊尼漢
科爾·桑切斯
故事撰稿馬克·貝克
肯特·奧斯本
派屈克·麥克海爾
潘得頓·沃德
制作代码1002-049[1]
首播日期2011年2月28日
长度11分鐘
客串演员
  • 米格爾·費雷爾飾演死神

劇情

泡泡糖公主陪阿寶和老皮一陣子,知道需要離開,到蔬菜村(Veggie Village)的科學會議。她委託這兩個人保護她的公主花(Princess Plant)。然而離開後,阿寶和老皮太過狂歡而弄枯。然後決定進入恐怖地獄(Land of the Dead)並從死神還給花的靈魂。對於一個未指定的價格,薄荷管家教兩人進入地獄,他指示阿寶和老皮也告訴死神向他打聲招呼。

一進入恐怖地獄時,阿寶和老皮快被有意識,渴望肉體的骷髏吃掉。雖然逃避這些怪物,老皮跳進“健忘之河”而失去記憶。阿寶拖動老皮一路到死神的城堡。一進入時死神就說若阿寶能在音樂會中打敗他,他會還給這朵花的靈魂。阿寶選擇演奏铃儿响叮当,而死神玩打鼓和唱死亡金屬音樂。老皮現在是不偏不倚的裁判,由於記憶喪失則裁決死神勝利。

因為阿寶和老皮輸比賽,死神決定殺死他們。然而,阿寶死之前告訴死神薄荷糖管家有向他打招呼;認識過薄荷管家的死神突然寬容,告訴這兩人,他們可以有“想要的東西”。死亡然後還給公主花的靈魂以及傑克的記憶後,阿寶和老皮快速移動到糖果王國。泡泡糖回來後,只有吃了植物的一部分使頭髮改變。薄荷糖管家然後要求他付款,他想要阿寶和老皮的肉體,夠讓他們恐懼。

幕後製作

《尋找死神》是由傑西·莫伊尼漢和科爾·桑切斯分別擔任編劇和分鏡,由馬克·貝克、肯特·奧斯本、派屈克·麥克海爾和原作潘得頓·沃德構思[2]。此集由拉里·萊奇力特擔任導演[2]。沃德和同事分鏡設計湯姆·赫皮奇協助莫伊尼漢和桑切斯整理情節[3]。有一橋段,阿寶和老皮在骷髏面前躲起來,只有老皮氣脹才注意到他們,認為是由沃德的分鏡。然而,他非常累到想給赫皮奇$100做橋段的分鏡,沃德會賺的總額[4]。此集有一個非常狹長的盆地顯現出恐怖地獄。莫伊尼漢指出,他“真的想要超過上方,做15頁,但7頁就好”; 他後來說想要“讓孩子印象深刻”的鏡頭[3]。莫伊尼漢原本的盆地由背景設計師丹·詹姆斯(Dan "Ghostshrimp" James)重新設計,也做些其他背景。其他背景由克里斯·西及奧迪斯做,據莫伊尼漢所說,正做他“最好的Ghostshrimp印象”;[3][5]西及奧迪斯本人後來指出,“模仿Ghostshrimp繪畫風格是很棘手,乍看之下很簡單,但實際上非常複雜微妙。”[6]

薄荷糖管家教阿寶和老皮鬥雞眼,盯著角落進入恐怖地獄的場景,是受到莫伊尼漢年輕時父親告訴他的故事而啟發。根據藝術家,他的父親告訴他,若你“集中力十足”,你會“走進另個象限”[3][5]莫伊尼漢正在寫這集時寫入回憶起的故事[5]。以死亡和芬蘭人參加音樂比賽為特色的高潮是專門寫的,以便不是“腐朽的”[5]。根據沃德,比賽場面經常被避免,因為“當你寫一個提綱,他們易陷入陷阱”[4]。《尋找死神》,編劇意識到一場比賽將造成故事優勢[4][5]。在原始草稿中,阿寶和老皮由神秘兔子帶領通過恐怖地獄。桑切斯覺得兔子不合適。編劇和工作人員修改故事時把兔子刪除,認為不適合[5]。兔子後來被不祥的會談話頭骨取代,試圖讓老皮喝“健忘之河”[7]。根據分鏡美術雷貝卡·素格,原始結局的粗略草稿中泡泡糖公主是沒有公主花的[8]。莫伊尼漢後來指出,編劇在投入時是一個“小小的魯莽”,沃德開玩笑說,他不得干預及“品質控制”,以防止這個想法進入最後一集[4][5]

死神是由米格爾·費雷爾配演[2]。費雷爾後來在第四季《火星人》上再次配演此角色[9]。死神的外貌由莫伊尼漢設計; 他承認重設計代表性的角色時是“有點嚇人”,並盡力遠離“蒙頭斗篷和鐮刀”[3]。在決定最終設計之前,莫伊尼漢嘗試結合“日本宇宙外星人的東西”和尤杜洛斯基聖山》的設計[3]。然後把頭畫成馬頭骨。最後由菲爾·倫達(Phil Rynda)完成,菲爾·倫達是當時首席人物設計。[10]

反響

《尋找死神》於2010年10月11日在卡通頻道首播。此集有198.1萬觀眾觀看,尼爾森收視率為1.2/2%。表示所有家庭在看電視時的比例為1.2%和2%[11]。此集首次在2013年《寶妹與皮姐》的DVD發行,包括前三季的16集[12]。後來在2013年完整版第二季DVD發行[13]

DVD Talk的泰勒·福斯特(Tyler Foster)評論此集,並強調這是第二季中最突出。他讚揚獨立創造陰間的構想,並指出是“熱鬧的”呈現[14]。此外,他對費雷的表現作為死亡是免費的; 在《寶妹與皮姊》DVD的評論中,福斯特提到演員在此集中“滑稽的”,[15]在第二季的回顧中寫道“如果米格爾·費雷爾飾演的死神不是節目中完美且出粗戲弄的天才,我就不知道為何物。”[14]IGN的馬特·福勒(Matt Fowler)認為此集是此季的亮點,寫道此集最好部分是“阿寶跟死神的死亡金屬音樂”[16]。他還指出,這此對動畫很重要,因為是第二季當中標誌著“暗化效應”; 他特別提到了薄荷糖管家要阿寶和老皮的肉體作為付款的場景[16]

參考文獻

  1. Seibert, Fred. . Frederator Studios. August 17, 2010 [January 19,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9). Note: Some of the original episodes' titles were changed during production; for instance, "It Came From the Nightosphere" was originally just called "Nightosphere".
  2. Larry Leichliter (director); Cole Sanchez & Jesse Moynihan (writers). . . 第2季. 第17集. February 28, 2011. Cartoon Network.
  3. Moynihan, Jesse. . JesseMoynihan.com. February 26, 2011 [June 2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3).
  4. Ward, Pendleton (Series creator). 2013. "Death in Bloom" [Commentary track], Adventure Time Season Two [DVD], Los Angeles, CA: Cartoon Network.
  5. Moynihan, Jesse (Storyboard artist). 2013. "Death in Bloom" [Commentary track], Adventure Time Season Two [DVD], Los Angeles, CA: Cartoon Network.
  6. Tsirgiotis, Chris. . Tumblr. November 20, 2014 [November 21,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9).
  7. Herpich, Tom (Storyboard artist). 2013. "Death in Bloom" [Commentary track], Adventure Time Season Two [DVD], Los Angeles, CA: Cartoon Network.
  8. Sugar, Rebecca (Storyboard artist). 2013. "Death in Bloom" [Commentary track], Adventure Time Season Two [DVD], Los Angeles, CA: Cartoon Network.
  9. Larry Leichliter (director); Jesse Moynihan & Ako Castuera (writers). . . 第4季. 第15集. July 23, 2012. Cartoon Network.
  10. . Frederator. March 2, 2011 [June 2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0).
  11. Gorman, Bill. . TV by the Numbers. Zap2it. March 1, 2011 [March 19,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2).
  12. . Amazon.com. [January 19,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9).
  13. Larry Leichliter et al. (DVD). Warner Home Video. 2013.
  14. Foster, Tyler. . DVD Talk. Internet Brands. June 4, 2013 [June 19,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15. Foster, Tyler. . DVD Talk. Internet Brands. February 5, 2013 [June 19,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16. Fowler, Matt. . IGN. News Corporation. June 27, 2013 [July 1,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3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