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相
概论
实相一词,源自于鸠摩罗什所译佛经,包括《小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中论》、《大智度论》等。现代佛教研究者埃坚纳·拉冒特等人,对照梵文原本与鸠摩罗什汉译本,发现实相并不是由单一梵名词译为汉文。他们发现它可以对应到几个梵文单字,包括:
- ,又译为法性、法尔、法如是。
- ,鸠摩罗什译为法性,玄奘译为法界。
- ,译为如、真如;,又译为诸法实相、一切法真如,它是个复合字,由Sarva(一切)、dharma(法)、tathatā(如,真如),所组成。
- ,又译为实、真实;或是,又译为实际。
- ,又译为法自性。
- ,又译为真实相。
这几个单字,鸠摩罗什并没有统一译为实相,而是根据其上下文来决定翻译名称,其共通点在于,这些名词皆被用来形容诸法相互依存的缘起关系。
注释
- 《妙法莲华经》卷1〈方便品〉:「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8:「释论:『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是魔所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