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之战
宜阳之战发生于前308年至前307年期间,是战国时代秦国攻打韩国的一场战争。
宜阳之战 | |||||||
---|---|---|---|---|---|---|---|
| |||||||
参战方 | |||||||
秦国 魏国 | 韩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甘茂 | 不详 | ||||||
兵力 | |||||||
不详 | 二十万[1]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详,死伤者众[2] | 斩首六万[3] |
战役
秦武王派左丞相甘茂去魏国,相约共同攻打韩国宜阳,魏国遵从约定,秦武王亲身至息壤(秦国的城邑)迎接甘茂[6]。甘茂以宜阳是韩国重地,驻有重军,路途又艰险遥远,难于攻取,劝告秦武王切勿攻打。武王不听,遂与甘茂定下息壤之盟,约定武王决心全力支持甘茂,一定不会中途退兵。
前308年,武王遂令甘茂与庶长封率秦军攻打宜阳[7][8]。经历五个月的进攻,秦军仍不能攻破[9],樗里子、公孙奭果然以宜阳未得来攻击甘茂向武王进谗,武王随即召见甘茂打算退兵。甘茂以「息壤之盟」反问秦王,说服秦武王增援甘茂,最后终于击败韩军,斩首六万,攻占宜阳[3][10]。接着,秦军渡过黄河夺取武遂(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并在当地筑城驻守[11]。韩襄王恐惧,使相国公仲侈持宝物,入秦乞和。秦武王大喜准许其请求。遂下诏甘茂班师,留向寿宣抚宜阳地方[12]。
参考文献
- 《战国策 卷一 东周策》: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
- 《战国策 卷四 秦策二》: 宜阳未得,秦死伤者众,
- 《史记 卷十五 六国年表》:秦拔我宜阳,斩首六万。
- 《史记 卷五 秦本纪第五》: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
- 《战国策 卷四 秦策二》: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闚周室,而寡人死不杇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
- 《战国策 卷四 秦策二》:甘茂至魏,谓向寿:「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
- 《战国策 卷四 秦策二》: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臣闻张仪西幷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多张仪而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覉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 《史记 卷五 秦本纪第五》: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
- 《战国策 卷四 秦策二》:宜阳未得,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左成谓甘茂曰:「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侈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公不如进兵攻宜阳,宜阳拔,则公之功多矣。是樗里疾、公孙衍无事也,秦众尽怨之深矣。」
- 《战国策 卷四 秦策二》: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阳。
- 《史记 卷十五 六国年表》:拔宜阳城,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
- 《资治通鉴 卷三 周纪三》:甘茂攻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以佐甘茂。斩首六万,遂拔宜阳。韩公仲侈入谢于秦以请平。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