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俗
媚俗(德语:)是一种被视为次等的视觉艺术形式,对现存艺术风格欠缺品味地作拷贝,又或是对已获广泛认同的艺术作毫无价值的模仿。这个概念亦有关于任何刻意地在作品中使用被公认为文化象征的元素[1]然后廉价地大量生产这些非原创的东西。
.jpg.webp)
媚俗的一例:「寡妇」,Frederick Dielman所作的幽默画,是19世纪一幅很受欢迎的板画。
「媚俗」亦是指那些在美学上有所不足(不论是否伤感、迷人、具戏剧性或创意),在创意上只是通过重复惯例和公式,流于表面地模仿艺术作品的某些艺术种类。伤感的泛滥亦与媚俗有关。
当代对媚俗的定义是带贬意的,用以描述那些并非创作出来表达自我,而仅是为了迎合商业目的和大众需求的作品[2]。媚俗一般用作形容那些无重要性而又俗气、精心计算来讨好大众、被视为造作和空洞,而非真正的艺术的作品[3]。
媚俗这个概念最初所描述的一类艺术作品,是对19世纪在美学上传达夸张的伤悲和情绪的艺术手法(例如通俗剧)的一种回应,所以,「媚俗艺术」和「伤感艺术」有密切关系。
例如,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写:当看见草坪上奔跑的孩子,由刻奇引起了两行前后紧密相连的热泪:第一行眼泪是:看见了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多好啊;第二行是,和所有的人类在一起,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们所感动,多好啊。米兰·昆德拉强调:“第二种眼泪使刻奇更加刻奇”。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媚俗 |
- "Kits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 John Walker's Glossary of art, architecture & design since 1945.
- Avant-Garde and Kits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essay by Clement Greenberg
- Kitsch and the Modern Predicam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essay by Roger Scruton
- world wide kitsch—kitsch painters and writers
- Why Dictators Love Kits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y Eric Gibs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ugust 10, 20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