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

好莱坞英语:)是美国加州洛杉矶中部地区的一个社区,港澳称,现今已成为美国电影业及其相关人员的象征和通称。区内有许多任务作室,如哥伦比亚影业迪斯尼派拉蒙影业华纳兄弟环球影业都在区内陆续成立,至今派拉蒙影业仍在该地设有工作室。

荷里活
著名的荷里活标志
著名的荷里活标志
绰号:金丝镇(Tinsel Town)
荷里活在洛杉矶都会区的位置
荷里活
荷里活
在洛杉矶都会区的位置
坐标:34°06′06″N 118°19′36″W
国家 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洛杉矶县
城市洛杉矶市
面积[1]
  总计60 平方公里(24.96 平方英里)
人口(2000年)[1]
  总计123,436人
  密度1,909人/平方公里(4,945人/平方英里)
美国邮区编号90027, 90028, 90038, 90046, 90068
电话区号323
「Hollywood」的各地常用译名
中国大陆
台湾
港澳
好莱坞地标之一:国会唱片大楼与山上的文本看板
好莱坞大道上的中国大剧院是著名的星光大道的起点

好莱坞于1903年成为自治市[2][3] 接着在1910年与洛杉矶市合并。之后电影产业逐渐兴起,许多著名电影公司设立于此,故好莱坞经常与美国电影和影星联系起来,而「好莱坞」一词往往用来指称南加州的电影工业。[4][5]

历史

荷里活明星

1853年的好莱坞只有一栋房子。到1870年,这里已成为一片兴旺的农田。1886年,从房地产生意发财的富商哈维·亨德申·韦尔考克斯在这里买下了0.6平方公里的土地。

好莱坞这个名字来自英语的「holly」(冬青)。韦尔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时,听到她旁边的一个人说她来自俄亥俄州的一个叫做好莱坞的地方。她很喜欢这个名字,回到加州后就将她丈夫的农庄改称为好莱坞了。

韦尔考克斯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小城,1887年2月1日他在地区政府正式注册此名。在他夫人的帮助下他铺设了今天的好莱坞大街做为城市的主街,在这条大街和其它大街的两旁种了胡椒树并开始出售产权。他的夫人募资建了两座教堂、一座学校和一座图书馆。为了使好莱坞名符其实,他们还进口了一些英国冬青,但这些植物在加州的气候下没有存活很久。

到1900年,好莱坞已经有一间邮局、一家报社、一座旅馆和两个市场,其居民数为500人。10万人口的洛杉矶位于市东11公里处。在好莱坞和洛杉矶间有一条单轨的有轨电车,但这辆电车的运行不准时,每程时间为两小时。

1902年,今日著名的好莱坞酒店的第一部分开业。1903年,好莱坞成为一个镇。当年下的两个命令是:除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以及不准在街上驱赶数量多于200的牛群。1904年,一条新的被称为好莱坞大街的有轨电车开业,使好莱坞与洛杉矶间的往返时间大大缩短。1910年,好莱坞的居民投票决定加入洛杉矶。原因是这样他们可以通过洛杉矶取得足够的饮水和获得排水设施。

电影业崛起

到 1908 年,至少有 30 家电影公司,受到温暖的气候、交通和廉价劳动力的吸引,开始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附近创建制片基地,但之后由于东海岸极端气候和政治因素而逐一离开。 Kalem Studios 是1908 年最早来到加州的电影公司,在 1911 年,也是第一个在洛杉矶开始制片的公司。 [6]

洛杉矶天气非常理想,可以快速建置各种电影业所需的周边设置,因此成为美国电影业的首都。 [7]地貌上的山脉、平原和当年低廉的地价使好莱坞成为创建电影制片厂的好地方。[8]尽管好莱坞在自治市时期,禁止室内有电影院,但在与洛杉矶合并后,已经不再有如此限制,电影发展不会受到地域法规的阻碍。 [9]1911年,第一个电影工作室在好莱坞开业后,同年已有15个其它的工作室在这里定居,成千上万的梦幻制造者紧随而至。在 1912 年,美国主要的电影公司多已在洛杉矶创建制片基地。 [10]四大电影公司—派拉蒙华纳兄弟、RKO 和哥伦比亚在好莱坞都设有工作室,还有许多小公司和租赁工作室也接着分别成立。

好莱坞的崛起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是因为当年爱迪生持有电影科技的许多专利,电影公司想要制作发行电影必须向爱迪生支付高昂的专利费,对于那些拒绝支付专利费又拒绝履行法院判决的电影公司,爱迪生会通过雇佣地痞流氓去进行打砸抢等破坏;但加州离新泽西分属美国本土的东西岸,距离遥远,因此爱迪生很难在这里掌控专利。在美国东岸,独立的电影公司经常被爱迪生和他的代理人提出诉讼。但在遥远的加州,没有那么多的属员可以监控,加以跨东西岸距离过于遥远,消息传递与追诉,都因信息传递的时间落差而不容易彻底运行,就算爱迪生雇佣地痞流氓追杀到了好莱坞,电影公司还可以逃到墨西哥去避风头,而且加利福尼亚州的法官们对爱迪生的所作所为早就有所耳闻,就算爱迪生打赢官司,法官们也不会认真执行[11][12]

到了1920 年代,好莱坞逐渐超越佛罗里达的电影产业,[7]1930 年代,好莱坞制片厂已经能够完全集成,制作、发行和上映的一连串环节。在这些公司的积极管理操控下,如今好莱坞每年能够年产出600部以上的电影。 [13]好莱坞因电影业的光辉形象,而被称呼为金丝镇(Tinsel Town)[14] 和“梦工厂[13]

1923年,今天成为好莱坞象征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树立在好莱坞后的山坡上,本来这个字后面还有「LAND」四个字母,是一家建筑厂商为了推销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区设置的广告看板。但它们被树立起来以后就没有人去管它们,以致渐渐荒废。一直到1949年,好莱坞商会将后面的四个字母去掉,并将其它字母修复。这个招牌今天受到商标保护,没有经过好莱坞商会的同意,无人有权使用它。

1994 年,阿拉巴马州的好莱坞市联合全美其他10 个名为“好莱坞”的城镇,与好莱坞商会 (Hollywood Chamber of Commerce)合作,试图将该名称注册为商标,并强制其他同名社区向其支付版税,但该行动最后没有成功。 [15]

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第一次颁发,当时的门票是十美元,共有两百五十人参加。

年轻追梦者

1960年代起,好莱坞一个严重问题是从美国各地逃家至此的年轻人。每年,成百上千这样的年轻人来到这里,他们梦想成为电影明星,但很快就发现与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相比他们毫无机会。大多数人成为流浪者。有些回家、有些成为小商贩、有些到洛杉矶市内谋生、也有些沦入娱乐产业的最底部:色情产业。然而,席维斯·史特龙却是个特例,他就是从一个跑龙套的,因为《洛基》一举成名的。之后成名的还有。

参考文献

  1. . [2007-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16).
  2. "Los Angeles Herald, Volume XXXI, Number 45". By the California Digital Newspaper Collection (November 15, 1903). Retrieved February 22, 2014.
  3. "Hollywood Was Once an Alcohol-Free Community". By Rachel Nuwer of smithsonianmag.com. Retrieved February 22, 2014.
  4. Annual Report of the Controller of the City of Los Angeles, California. ByOffice of Controller Los Angeles, CA (1914). 1914. Retrieved February 22, 2014.
  5. Report of the Auditor of the City of Los Angeles California of the Financial Affairs of the Corporation in Its Capacity as a City for the Fiscal Year. By Auditor's Office of Los Angeles, CA (1913). 1913. Retrieved February 22, 2014.
  6. Kalem Company#Expansion
  7. Mintz, S., and S. McNeil. "Hollywood as History." Digital History. N.p., 2013. Web. May 20, 2014.
  8. Hayward, Susan. "Hollywood" in Cinema Studies: The Key Concepts (Third Edition). Routledge, 2006. p. 205
  9. Friedrich, Otto (1986). City of Nets: A Portrait of Hollywood in the 1940s.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 6. ISBN 0-520-20949-4.
  10. Jacobs, Lewis. The Rise of the American Film Harcourt Brace, New York, 1930; p. 85
  11. . [2017-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6).
  12. . [2017-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9).
  13. Hayward, Susan. "Hollywood" in Cinema Studies: The Key Concepts (Third Edition). Routledge, 2006. p. 205
  14. 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Retrieved January 14, 2014.
  15. Kazek, Kelly (January 14, 2019). "More than 2 decades ago, the real Hollywood stood up and fought Tinseltown (Odd Travels)". al.com. Retrieved August 28, 2021. Kazek, Kelly (January 14, 2019). "More than 2 decades ago, the real Hollywood stood up and fought Tinseltown (Odd Travels)". al.com. Retrieved August 28, 2021.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