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
奴才是指善于侍奉主人的奴仆。《晋书·刘元海载记》:「颖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
到清代,满语阿哈(满语:,转写:aha)被译为「奴才」。清朝的宦官面对皇帝自称「奴才」;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等拥有旗籍之大臣也自称「奴才」,汉人臣下只能自称「臣」。皇后与皇帝对话,也要自称“奴才”。这被认为是“尊统于一”,有任何人都不能大过皇帝,皆是臣仆之意。溥仪退位后,逊清小朝廷仍维持此套礼仪[1]:120。

自称奴才的满洲大臣票拟
鲁迅的杂文《隔膜》说:「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汉人却称『臣』就好。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锡以佳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鲁迅这样说,是由于清朝首崇满洲,汉臣事实上比满臣地位低。旗人(包括满洲人、汉人和其他民族)与皇帝是主奴关系,民人(包括汉人和其他民族)则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用法
清朝小说《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这会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们的奴才了。」《孽海花》第十八回:「况且没有巴柄的事儿,给一个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喷人,自己倒站着听风凉话儿!」
现代一般用于讽刺,含有负面意义。
参考文献
- 溥佳.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PDF). 中国·北京市: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2 [2023-04-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5-26) (简体中文).
统一书号:11224·9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