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
天极是地球的自转轴(地轴)(英语:),向天球延伸后,在无穷远处与天球交会的两个假想点。
夜空中的星星,看起来是从头顶上由东向西移动,使人产生天球也在从东向西自转的感觉,这是由于人观测星空时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缘故;由于地球不是惯性系,是绕地轴持续自转,因此相对观测者而言会产生天球绕地轴自转的错觉。天球「自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一样,皆为恒星时的23小时56分04秒。
地轴延伸至无穷远处与天球相交于两点称为天极。以地球为参考系时,观测者会观测到这两个点是天球上唯一的一对不动的点,以此二点连线(即地轴)为基准轴,以地心为原点,以赤道平面为基准面,所创建的天球坐标系统,即是天球赤道座标系统,相应的二天极坐标的第三坐标(即赤纬)分别为分别是+90°(北天极)和-90°(南天极)。
北天极的定位
现在在北天极附近存在一颗视星等为2等的恒星(小熊座α星,中国星名为勾陈一,又名北辰,纬度为+89° 15′51″,虽接近90度,但仍有0.7度的差),因而被称为北极星(英文为Polaris,源自拉丁文「Pole Star」)。相对于北半球观测者而言,北极星总在地平线以上,其地平高度角与观测者的地理纬度,几乎可以认为一致。因此北极星成为在北半球野外旅行时定方位的有用指针,但只在北半球才能看见北极星。
事实上,北极星在北天极附近纯属巧合。目前估计它还有1,000年的时间能被称为北极星,勾陈一成为北极星只是25,700年的岁差周期中的一小部分时间而已。在1,000年之后,仙王座少卫增八(仙王座γ)将成为离北天极最近的恒星(即北极星)。在大约西元7500年之时,(仙王座α,中国星名为天钩五)将成为北极星;在公元10200年左右,天津四将成为北极星;公元11600年北极星则为天津二;在西元14000年之际,织女星(天琴座α星)将成为北极星,但到时他离北天极仍有6°的距离。
南天极
在距南天极附近1°处有一颗可作为南极星的暗星:南极座的南极座σ。但其视星等为5.5等,即使在晴朗的夜晚也不易被看见,因此不足以作为标示南天极的指极星,所以没有南极星,亦因此寻找南天极位置亦有一定难度。
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寻找南天极:
南十字座
南十字座是南半球较容易见到的星座之一,南十字座与半人马座南门二(半人马α)与马腹一(半人马β)能助我们找到南天极。先画一条假想的线穿过南十字座长轴上的十字架一(南十字γ)与十字架二(南十字α),并继续向南延长。当长度为这两颗星距离的4.5倍时,或是想像在南门二和马腹一连接上画一条中垂线,直到这条线与先前来自南十字座的线相交汇,交点就是南天极所在位置。
数据源
- 这篇文章源自贾森・哈里斯的天文软件KStars,是以Linux/KDE为平台的桌上电脑的天象仪程序。参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203025818/http://library.thinkquest.org/C005462/astrono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