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石刻
大埔石刻,是一座位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最南端的石刻,是馬祖地區現存最古且最大的摩崖刻石。1988年11月11日公告連江縣縣定古蹟。
大埔石刻 | |
---|---|
懷古亭
| |
位置 |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大坪村大坪段620地號 |
建成时间 | 1630年(崇禎三年) |
官方名称 | 大埔石刻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碑碣 |
评定时间 | 1988年11月11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沿革
明朝時期,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經常受倭寇侵擾,1617年(萬曆四十五年)5月5日,將領沈有容鎮守閩海,因在東沙(東莒島)力戰福建浙江倭寇,同時招降海寇袁進、李忠,並且散遣其眾有功,工部侍郎董應舉於1630年(明崇禎三年)刻贈此碑,用來彰顯沈有容的功績。
1953年,國軍正式進駐東莒島,由於構築防禦工事,於老頭山山坡上發現一塊刻有文字的岩盤,經研判可能為古蹟,後將覆蓋在岩盤上的泥土全部清除,並用鐵絲網圍住予以保護。1966年,陸軍馬祖防衛指揮部司令官雷開瑄為防止大埔石刻遭到雨淋日曬,指示駐地部隊在石刻興建一座仿古涼亭,命名「懷古亭」,並在旁邊設立兩塊釋碑文與部隊建亭碣,記載石刻發現經過,與石刻上的意涵。[1][2]
刻文
大埔石刻面積約2.78平方公尺,上鑴刻41字,分七行,每字約為22公分,刻文上記載萬曆年間,沈有容擊敗海寇,在東沙生擒倭寇67人,另有首級2名的事蹟,由董應舉題文於此。原文為[4]:
萬曆彊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宣州沈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於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 |
參考資料
- 鄭喜夫《沈有容傳》(南投:省文獻會,1979)
- 董振宇《沈有容傳》(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刊《宣城歷史文化研究》連載,2012)
- 1952年11月1日聯合報副刊載姜穆署名之《東犬明代遺跡》
- 宋志富. . 福建省連江縣政府: 莒光鄉公所. 2006/01/01. ISBN 9789860043846.
- 迪克森/深邃蔚藍海. . 公視新聞網. 2020-07-13 [2020-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0).
- 李乾朗. . 福建省連江縣政府. 1995/09/01~1996/05/3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