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
多瑙河(德文:Donau)是欧洲第二大河,次于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发源于德国黑森林地区,最后注入黑海,全长2857公里[1],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1],平均流量为6500立方公尺/秒。
多瑙河 | |
Donau, Dunaj, Dunărea, Donava, Duna, Дунав, Tuna, Дунáй (Dunay) | |
河流 | |
[[File: Neue_Donau.jpg|256px|none|多瑙河流经维也纳 {{|}}]] 多瑙河流经维也纳 | |
国家 | ![]() ![]() ![]() ![]() ![]() ![]() ![]() ![]() ![]() ![]() |
---|---|
城市 | 乌尔姆、因戈尔施塔特、雷根斯堡、林茨、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焦尔、布达佩斯、武科瓦尔、诺威萨、贝尔格莱德、德罗贝塔-塞维林堡、鲁塞、布勒伊拉、加拉茨、图尔恰 |
主源 | 布雷格河 |
- 位置 | 德国黑森林地区富特旺根 |
- 海拔 | 1,078 m(3,537 ft) |
- 长度 | 49 km(30 mi) |
- 坐标 | 48°05′44″N 08°09′18″E |
次源 | 布里加赫河 |
- 位置 | 德国黑森林地区圣格奥尔根 |
- 海拔 | 940 m(3,084 ft) |
- 长度 | 43 km(27 mi) |
- 坐标 | 48°06′24″N 08°16′51″E |
汇合点 | |
- 位置 | 多瑙艾辛根 |
- 坐标 | 47°57′03″N 08°31′13″E |
河口 | 多瑙河三角洲 |
- 坐标 | 45°13′3″N 29°45′41″E |
长度 | 2,857 km(1,775 mi) |
深度 | 54 m(177 ft) |
- 最大深度 | 178 m(584 ft) |
流域面积 | 817,000 km²(315,445 mi²) |
流量 | 多瑙河三角洲前 |
- 平均流量 | 6,500 m³/s(229,545 ft³/s) |
其他地点流量(平均值) | |
- 帕绍 | 580 m³/s(20,483 ft³/s) 位于城镇前30公里 |
- 维也纳 | 1,900 m³/s(67,098 ft³/s) |
- 布达佩斯 | 2,350 m³/s(82,989 ft³/s) |
- 贝尔格勒 | 4,000 m³/s(141,259 ft³/s) |
![]() 多瑙河流域地图
|
多瑙河是中东欧极为重要的国际河道,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等10个中欧及东欧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流域范围还包括波兰、瑞士、意大利、捷克、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蒙特内哥罗、北马其顿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等9个国家,有大小300多条支流[2]。多瑙河最后从多瑙河三角洲注入黑海。
命名
多瑙河在拉丁文中称「Danubius」、「Danuvius」、「Ister」等;古希腊则称「」(Istros);达契亚语及色雷斯语则称「Donaris」(上多瑙河)及「Istros」(下多瑙河)[3]。
而「Dānuvius」一词可能为来自塞尔特语(高卢语)或伊朗语。
在其他语言以及多瑙河流经地区的语言中:
历史
地理
多瑙河源出于德国的黑森林的两条小溪,分别为布雷格河及布里加赫河,两溪于多瑙艾辛根会合,从这个地名开始被称为多瑙河,向东流经奥地利进入斯洛伐克,为上游,上游长约966千米,水深最高达8米,流速为1-2米/秒。
经过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匈牙利门”峡谷,多瑙河进入小匈牙利平原,直到贝尔格莱德附近的铁门峡,是为中游。中游流速变缓,河道宽达1.6千米,泥沙淤积成沙洲小岛,每年沉积达60万立方米,河中岛屿面积达2千平方千米。在铁门峡,两岸高山夹峙,河谷深度猛增至54米,流速增至5米/秒,流量从2000立方米/秒增至6000立方米/秒。
出铁门峡后直到入黑海,是为下游,下游又进入平原区,流速恢复到1米/秒,河道中再次沉降出小岛群,在距黑海80公里处进入三角洲,河道分为三股,北支水量占67%,南支占24%,中支仅占9%,但是主要通航干道。
多瑙河是欧洲重要的国际航道,1992年德国建成莱茵河—美因河—多瑙河运河,船只可以从北海港口鹿特丹直达黑海港口苏利纳,通航航道达3500千米。在1987年多瑙河年通货量达1亿吨,但1999年由于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炸毁三座桥梁阻塞河道,直到2002年才清理干净,恢复通航。
多瑙河干流上建有多座水力发电站,最大的是原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合建的铁门峡大坝,发电装机容量为215万千瓦[7]。
地形
多瑙河位于欧洲东南部,源流西部为黑林山,河流南侧有阿尔卑斯山、韦莱比特山、迪纳拉山、老山及巴尔干山;北侧则有捷克林山、舒马瓦山、苏台德山和喀尔巴阡山。[2]多瑙河流经的主要平原则包括维也纳平原、匈牙利平原、瓦拉几亚平原、多瑙河平原等。
流域

多瑙河流域面积为81.7万平方公里,左岸(北侧)约占56%的流域面积,右岸(南侧)则占44%;干流流经10个国家境内,所占多瑙河的流域面积分别为德国(7.5%)、奥地利(10.3%)、斯洛伐克(5.8%)、匈牙利(11.7%)、克罗地亚(4.5%)塞尔维亚(10.3%)、保加利亚(5.2%)、摩尔多瓦(1.6%)、乌克兰(3.8%)及罗马尼亚(28.9%),另有8个国家并无多瑙河干流流经,但国土位于多瑙河流域内,所占多瑙河流域面积分别为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4.8%)、捷克(2.5%)、斯洛文尼亚(2.2%)、瑞士(0.32%)、意大利(0.15%)、波兰(0.09%)、马其顿(0.03%)及阿尔巴尼亚(0.03%)。[8]多瑙河流域最高点则位于意大利及瑞士边境的伯尔尼纳峰,海拔4049公尺。
气候
多瑙河流域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及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区,流域的西部及东南部较温暖、湿润,多瑙河三角洲地区与草原气候较相近。[2]
在降雨量方面,上游地区的年降雨量约1000-1500毫米,中下游平原约700-1000毫米,锡雷特河以下河段及河口地区仅约400-600毫米,整体流域平均为863毫米。降水以夏季及秋初最多,冬季于高山地区降雪,降雪约占降水量的10%-30%。[2]
支流
右岸支流 | 长度(km) | 流量(m³/s) | 左岸支流 |
---|---|---|---|
各色块代表不同国家,白色表示为界河 | |||
伊勒河 | 147 | 71 | |
莱希河 | 264 | 114 | |
220 | 16 | 阿尔特米尔河 | |
165 | 49.7 | 纳布河 | |
169 | 40 | 雷根河 | |
伊萨尔河 | 295 | 175 | |
因河 | 517 | 738 | |
特劳恩河 | 153 | 135 | |
恩斯河 | 254 | 195 | |
153 | 坎普河 | ||
莱塔河 | 180 | ||
358 | 255 | 摩拉瓦河 | |
Raba | 250 | 18 | |
403 | 152 | 瓦赫河 | |
298 | 55 | 赫龙河 | |
233 | 21 | 伊波伊河 | |
德拉瓦河 | 749 | 670 | |
1308 | 813 | 蒂萨河 | |
萨瓦河 | 945 | 1722 | |
340 | 47 | 蒂米什河 | |
大摩拉瓦河 | 185 | 225 | |
蒂莫克河 | 203 | 24 | |
331 | 94 | 日乌河 | |
伊斯克尔河 | 368 | 54 | |
737 | 190 | 奥尔特河 | |
扬特拉河 | 285 | 47 | |
224 | 韦代亚河 | ||
327 | 73 | 阿尔杰什河 | |
417 | 40 | 雅洛米察河 | |
596 | 230 | 锡雷特河 | |
953 | 110 | 普鲁特河 |
多瑙河有大小300多条支流,共192条支流的长度为20公里以上,34条支流可供通航[2];以萨瓦河流量最大,平均流量1722立方公尺/秒,长度则以蒂萨河最长,全长1308公里。500公里以上支流有蒂萨河、普鲁特河、萨瓦河、德拉瓦河、奥尔特河、锡雷特河和因河,平均流量500立方公尺/秒以上支流有萨瓦河、蒂萨河、德拉瓦河和因河。
河流分段
多瑙河大致上可分为上、中、下游三段[9]:
上游段
上游段为源头至匈牙利门[注 1],长966公里,最初源头布雷格河及布里加赫河发源于黑森林东侧,两河于多瑙艾辛根东侧汇流[注 2],沿施瓦本山、弗兰克侏罗山南翼和巴伐利亚高原北缘流向东北,至雷根斯堡后转为向东南方流,后进入奥地利境内,经波希米亚林山及维也纳盆地后达匈牙利门。上游河段的坡度较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夏季水位较高,冬季较低,本河段有支流雷根河、伊萨尔河、因河等河流注入,因河的流量较干流高,水量也大幅增加,支流的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以春末夏初水位最高。雷根斯堡附近流量为420立方公尺/秒,至维也纳达1900立方米/秒。[9]
中游段
中游段为匈牙利门至铁门峡谷,长900余公里,河面较宽,宽度约1.6公里,河谷可达5~20公里宽,坡度平缓,沉积作用旺盛,布拉提拉瓦及科马尔诺间的河道形成大量沙洲,如大、小斯许特岛等,水流形成多条汊道;经瓦茨后转向南流,后进入匈牙利平原,德拉瓦河、蒂萨河、萨瓦河三大支流平均流量合计约3000立方公尺/秒,使多瑙河干流水量增加约一倍,德拉瓦河于克罗地亚及塞尔维亚边境注入多瑙河干流,而后两者则于塞尔维亚境内注入。春季时,积雪融化,水位最高,至夏末秋初,中游平原地区蒸发及渗流旺盛,水位较低,冬季水位亦低。经贝尔格勒后转向东流。于铁门峡谷处建有铁门水力发电厂。[9]
流域地区
流经国家
多瑙河流经10个国家,有1070.9公里(约37%)的河段属于国家边界,而克罗地亚、保加利亚、摩尔多瓦及乌克兰4国仅位于河流的一岸。[10]
右岸 | 距多瑙河河口距离(km) | 左岸 | ||
---|---|---|---|---|
国家 | 该国包含的河流长度 | 该国包含的河流长度 | 国家 | |
![]() |
658.6 | 2888.77 | 687.0 | ![]() |
2230.20 | ||||
![]() |
357.5 | |||
2201.77 | ||||
321.5 | ![]() | |||
1880.26 | ||||
172.1 | ![]() | |||
1872.70 | ||||
![]() |
22.5 | |||
1850.20 | ||||
![]() |
417.2 | |||
1708.20 | ||||
275.2 | ![]() | |||
1433.00 | ||||
![]() |
137.5 | 358.0 | ![]() | |
1295.50 | ||||
![]() |
449.9 | |||
1075.00 | ||||
940.9 | ![]() | |||
845.65 | ||||
![]() |
471.6 | |||
374.10 | ||||
![]() |
374.1 | |||
134.14 | ||||
0.6 | ![]() | |||
133.57 | ||||
53.9 | ![]() | |||
79.63 | ||||
79.6 | ![]() | |||
0.00 |
流经城市








多瑙河流经许多中欧及东欧的城市,而流经首都数量为世界上最多,包括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及塞尔维亚4国首都。 多瑙河流经以下城市:
德国 | 图特林根-巴登-符腾堡州-流经的第一座城市 |
---|---|
锡格马林根-巴登-符腾堡州 | |
乌尔姆-巴登-符腾堡州 | |
因格尔施塔特-巴伐利亚州 | |
雷根斯堡-巴伐利亚州 | |
施特劳宾 -巴伐利亚州 | |
代根多夫-巴伐利亚州 | |
帕绍 -巴伐利亚州 | |
奥地利 | 林茨,上奥地利州首府 |
克雷姆斯,下奥地利州 | |
维也纳 -奥地利首都 | |
斯洛伐克 | 布拉迪斯拉发 - 斯洛伐克首都 |
科马尔诺 | |
什图罗沃 | |
匈牙利 | -杰尔-莫松-肖普朗州首府 |
科马罗姆-科马罗姆-埃斯泰尔戈姆州 | |
艾斯特根-科马罗姆-埃斯泰尔戈姆州 | |
维谢格拉德-佩斯州 | |
瓦茨-佩斯州 | |
圣安德烈-佩斯州 | |
布达佩斯 - 匈牙利首都 | |
萨兹豪隆包陶-佩斯州 | |
拉茨凯韦-佩斯州 | |
多瑙新城-托尔瑙州 | |
保克什-托尔瑙州 | |
考洛乔-巴奇-基什孔州 | |
包姚-巴奇-基什孔州 | |
莫哈奇-巴兰尼亚州 | |
克罗地亚 | 武科瓦尔 |
伊洛克 | |
塞尔维亚 | 阿帕丁 - 伏伊伏丁那省 |
巴奇卡帕兰卡 - 伏伊伏丁那省 | |
富托格 | |
维特尼克 | |
诺维萨德- 伏伊伏丁那省首府 | |
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 | |
泽蒙 | |
贝尔格莱德 - 塞尔维亚首都 | |
潘切沃 | |
斯梅代雷沃 | |
大格拉迪什泰 | |
戈卢巴茨 | |
下米拉诺瓦茨 | |
克拉多沃 | |
罗马尼亚 | 新摩尔多瓦-卡拉什-塞维林县 |
奥尔绍瓦-梅赫丁茨县 | |
德罗贝塔-塞维林堡-梅赫丁茨县首府 | |
卡拉法特-多尔日县 | |
科拉比亚-奥尔特县 | |
图尔努默古雷莱-特列奥尔曼县 | |
济姆尼恰-特列奥尔曼县 | |
久尔久-久尔久县首府 | |
奥尔泰尼察-克勒拉希县 | |
克勒拉希-克勒拉希县首府 | |
费泰什蒂-雅洛米察县 | |
切尔纳沃德-康斯坦察县 | |
哈索瓦-康斯坦察县 | |
布勒伊拉-布勒伊拉县首府 | |
加拉茨-加拉茨县首府 | |
伊萨克恰-图尔恰县 | |
图尔恰-图尔恰县首府 | |
苏利纳-图尔恰县 | |
保加利亚 | 维丁 |
洛姆 | |
科兹洛杜伊 | |
尼科波利斯 | |
贝莱内 | |
斯维什托夫 | |
鲁塞 | |
图特拉坎 | |
锡利斯特拉 | |
乌克兰 | 雷尼 |
伊兹梅尔 | |
基利亚 | |
维尔科沃 |
洪水
多瑙河的洪水主要来自夏秋季暴雨、长期连续降雨、春季高山融雪及冬季冰凌等因素,多数洪水仅发生于局部河段,全部流域的洪水相当罕见,于不同季节在不同河段皆可能发生洪水。[2]
多瑙河洪水灾害主要发生于中下游地区,上游的维也纳盆地也可能发生洪水,于1870年至1970年间,多瑙河曾发生62次洪灾。[2]
夏秋洪水
夏秋洪水较常出现于奥地利及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河段,洪水来源以此河段的支流为主,上游河段的河水也会些许影响。[2]
春季融雪洪水
春季融雪造成的洪水,水源来自上游右岸的阿尔卑斯山融雪,或来自下游左岸的喀尔巴阡山,而德拉瓦河、萨瓦河、大摩拉瓦河等支流因上游的融雪洪水,而于贝尔格勒附近发生春汛。[2]
冰凌洪水
许多布达佩斯以下河段曾发生过冰凌洪水,因河水结冰,有时水位可较夏秋降雨洪水高2.5至3公尺。[2]
生态
多瑙河流域为许多物种的栖息地,约有2000种维管束植物、超过5000种的动物,其中包括40种哺乳动物、180种鸟类、100种鱼类及数十种两生类及爬虫类。由于栖息地退化即丧失、过度开发等因素,造成回游性鱼类如鲟鱼及鲑鱼等濒临绝种。[11]
流域管理
多瑙河流域国家于1994年签订多瑙河保护公约,多瑙河保护国际委员会(ICPDR)于1998年开始运作,为欧洲最大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多瑙河水资源管理及永续发展。
文化影响
多瑙河也是欧洲文学和艺术多次描写的对象,孕育着欧洲文化,最著名的应当数奥地利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作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必演奏的保留曲目。另外还有罗马尼亚的圆舞曲《多瑙河之波》。
流域经济
多瑙河为欧洲最富经济价值的河流之一。
航运
多瑙河干流为国际自由通航的河川[2],自乌尔姆以下可通航[9]。莱茵河-美因河-多瑙河运河串联多瑙河及莱茵河两大水系,形成欧洲中部的水运交通网[9]。1950年的货运量约973万吨,至1987年达到高峰,该年货运量近9200万吨,1992年至1995年间因南斯拉夫内战时,联合国禁运及轰炸桥梁后阻碍河道,河流运量受到影响,1995年货运量仅约2180万吨,随着公路交通发达,货运量较1980年代低,近年则介于3700万至4200万吨之间。[12]
参见
参考文献
- Bundesministerium für Umwelt, Naturschutz und Reaktorsicherheit: Hydrologischer Atlas von Deutschland, Freiburg i. Br. 2003
-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4).
- Katičic', Radislav. Ancient Languages of the Balkans, Part One. Paris: Mouton, 1976: 144.
- . 大英百科全书. [201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3).
- 朱龙华,《中国大百科全书》-线纹陶文化
- . 艺龙旅游网. [2015-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01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3).
- .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Danube River. [2010-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9).
- 严正元 ,《中国大百科全书》-多瑙河
- Komisja Dunajska, Budapeszt, styczeń 2000 – marzec 2004
- .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Danube River. [201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2).
- . Danube Commission. [201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