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石 (澳门)
塔石(葡萄牙文:)是澳门半岛望德堂区西部的一个街区,位于大炮台山东北,即今西坟马路、区华利街、贾伯乐提督街、罗利老马路与士多鸟拜斯大马路之间。这里昔日原有一座山岗,因山上有堆栈成塔的花岗岩石而得名。而其山下亦原有一处村落,为农民所聚居;1840年代初,村庄的部份用地曾改作赛马场,成为澳门最早出现赛马的地方。清道光年起,渐渐为葡萄牙人占领,并于山岗上修建西式坟场;至同治年时此地更被开山劈石来规划街区,并修建球场和洋房,自此村庄正式消失;20世纪中后期陆续改建为民房住宅至今,而球场亦已重建为休憩广场。
历史沿革
源起
塔石起初原是大炮台山东北的一个小山岗,初时被称为「颈头山」,山峰大概位于现在的亚丰素雅布基街、厚望街与罗德礼将军街之间,山头与新桥、红毛山、望德堂坊、龙田村接壤,属澳门旧城以外的区域。而西北面向新桥的一边山坡,筑有两条引流雨水的坑道,流向新桥区,时人称之为「丹坑渠」。而在东南面的山脚,约为今塔石广场的位置,则原有一条小村庄。山上各处也有不少墓地,为附近龙田村等村民之祖坟。[参 1][参 2]
在颈头山顶端,布满了不少花岗岩,而其中有三块较巨型的,天然地叠在一起,故人称之为「三叠石」[参 2];又因为其形状有如宝塔,故又被称为「塔石」;而东南山脚的村庄也因此而被称为「塔石村」。[参 1]
澳门赛马发祥地
1842年,由于邻端口香港发展赛马活动,但因当地并未有合适的场地举办,故将赛事移至澳门举行。在1842年至1844年间,塔石村的部份田地与及东北面的旧龙田村平原即被连接起来临时改作赛马场,以予香港方面举行周年大赛马,直至香港建成了自己的马场为止。据晚清政治人物汪兆镛所着的《澳门杂诗》便有如此记载:「昔有戏马台,后世迺无闻。……荷兰园下兵房有蹴球场,亦时于此赛马。」此也是目前已知澳门地区最早出现的赛马活动。[参 3]

被占
至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当时整个塔石区域仍为满清政府管治,隶属香山县;不过自从当年发生了亚马留总督被杀事件之后,葡萄牙政府便向满清政府施压,逐步占领了部份颈头山,并于1854年在此开辟坟场,此即为今天的圣味基坟场,另又将颈头山重命名为「圣美基山()」。[参 1]
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山下的塔石村仍未被占领。其时,塔石村内住的都为极穷困的农民,以沼泽为田,所种的粮食也仅仅足够村内糊口;田地若受水淹,往往就很容易暴发瘟疫,故塔石村的环境在当时可谓十分恶劣[参 4]。同治年起(1862年起),澳葡政府欲扩展城界,将水坑尾城墙倒毁,并先后占领塔石附近的蕉园围坊、新花园等地;及后又为了取得塔石村,陈情贿赂清朝官员,将塔石里的土地逐步「购买」;至完全占领塔石后,便开始对塔石进行整治规划。[参 5]
中译葡之先例
在塔石被澳葡政府占领前,当局命名澳门的街区都是以葡萄牙文为主,而后再按葡文意思或粤语发音配上中文译名。而塔石的命名方法则相反,是以中文为先,再音译成葡萄牙文,这成为澳葡当局用中文名字反译回葡萄牙文来命名街区的先例。[参 4]
组成街道
现存
西坟马路(葡文名称:)
地处塔石区西南边,总长约200米,阔约10米。它的东南端在荷兰园正街连接高伟乐街,沿途与塔石街、和隆街、马忌士街相交,西北端至美珊枝街与区华利街交界处止并连接新胜街。官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昔日高伟乐街原为此马路的一部份。[参 9]

街道名称中的「西坟()」所指的是俗称「旧西洋坟场」的圣味基坟场。[参 9]
高伟乐街(葡文名称:)
全长约150米,阔约10米。它的东南端由得胜马路近得胜斜巷交界处起,向西北伸展与士多鸟拜斯大马路、东望洋街、亚卑寮奴你士街相交,至荷兰园正街止并连接西坟马路。它原本是西坟马路的一部份,1927年7月20日由澳门市政厅决议从西坟马路分割出来,并命名为「助学会街()」;1982年5月6日再决议改为今名。这条街由士多鸟拜斯大马路至荷兰园正街的一段属于塔石范围。[参 9][参 10]
街道名称所指的是在20世纪初对葡萄牙体育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高伟乐陆军中尉()。[参 11]
亚丰素雅布基街(又名:亚丰素街;葡文名称:)
位于西坟马路东北,东南端由荷兰园正街起,沿途与塔石街、厚望街、罗德礼将军街、贾伯乐提督街等相交,西北端在连胜马路连接嘉野度将军街。全长约370米,阔约10米。1904年2月20日时此街被命名为「圣味基斜巷()」[参 12],1905年澳门市政厅出版《澳门市街道名册》时把这条街道记为今名。[参 13]
街道名称所指的是16世纪葡萄牙海军将领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亚丰素雅布基」是澳葡当局的译法。阿方索于1513年曾派遣欧维士等人到中国航行。[参 14]
亚丰素雅布基围(又名:亚丰素围;葡文名称:)
位于厚望街与贾伯乐提督街之间,入口开在亚丰素街近罗德礼将军街交界,向西南延伸无出口;总长约40米,阔约4米。最早见于1971年6月15日澳门市政厅的市政会议文档中。[参 15]

沙嘉都喇贾罢丽街(葡文名称:)
全长约440米,阔约9米。地处塔石巷东北,东南端由士多鸟拜斯大马路起,沿途与荷兰园正街、罗德礼将军街、贾伯乐提督街等相交,西北端至连胜马路止并连接墨山街。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参 16];而由荷兰园正街至厚望街的一段,在1904年12月31日的宪报中被记为「塔石斜巷()」[参 17]。这条街道由士多鸟拜斯大马路至贾伯乐提督街的一段属于塔石范围。
街道名称是以葡萄牙飞行员撒卡度拿·卡伯拉尔()来命名,中文名称「沙嘉都喇贾罢丽」是澳葡官方的译法。撒卡度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1918年)学习驾驶飞机而成为葡萄牙飞行员的先驱者。[参 18]
美的路主教街(葡文名称:)
此街在沙嘉都喇贾罢丽街与罗利老马路之间,东南端由士多鸟拜斯大马路起向西北延伸至俾利喇街止。全长约365米,阔约10米。最早见于192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街名壹览表》中。这条街道由士多鸟拜斯大马路至贾伯乐提督街的一段属于塔石范围。[参 19]
街道名称取自前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明德禄()之姓,「美的路」是当时澳葡当局对的音译。明德禄于1846年至1884年间担任澳门教区主教。[参 20]

罗利老马路(葡文名称:)
地处塔石东北边。全长约510米,阔约15米。它的东南端在士多鸟拜斯大马路连接得胜花园,沿途与荷兰园正街、贾伯乐提督街等相交,西南端在光复街与连胜马路交界处。这条街道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而其中由士多鸟拜斯大马路至贾伯乐提督街之间、靠西南边的一段属于塔石范围。[参 21]
街道名称所指的是葡萄牙工程师阿道霍·洛雷罗(),「罗利老」是当时澳葡当局对的音译。洛雷罗曾在1884年为澳葡政府规划澳门内港的改善工程。[参 22]
区华利街[注 1](葡文名称:)
座落在塔石西侧,西北端由俾利喇街起,沿途横跨贾伯乐提督街,西南端至西坟马路与新胜街交界处止并连接美珊枝街。长约150米,阔约8米。官方命名于1951年11月17日。其中贾伯乐提督街至西坟马路之间、靠东边的一段属于塔石范围。[参 23]
街道名称取自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欧维士()之姓,「区华利」是澳葡当局对的译法。[参 24]
贾伯乐提督街(又名:提督街;葡文名称:)
地处塔石西北边,全长约910米,阔约10米。它的东北端由美副将大马路起,沿途横跨高士德大马路、罗利老马路、沙嘉都喇街、亚丰素街、区华利街等,西南端至贾伯乐提督圆形地。官方命名于1919年2月1日。其中罗利老马路至区华利街之间、靠东南边的一段属于塔石范围。[参 25]
街道名称所指的是19世纪后期时任澳门海事警察条例委员会委员贾伯乐海军上将()。[参 26]
贾伯乐提督里(葡文名称:)
位于区华利街与亚丰素街之间,入口开在贾伯乐提督街与消防队巷交界,向东延伸30米无出口,阔约6米。1986年8月14日由澳门市政厅决议命名,同年9月29日刊宪后正式落实。[参 27]
罗德礼将军街(葡文名称:)
全长约120米,阔约9米,位于贾伯乐提督街与厚望街之间。它的西南端由亚丰素街起,向东北伸展横跨沙嘉都喇街,至美的路主教街止。最早见于1929年5月1日澳门市政厅的市政会议文档中。该街原为已取消的厚望巷,而且也有可能占用了部份已消失的天鹨巷。[参 28]
街道名称所指的是第109任澳门总督罗德礼(),他在1923年至1925年出任澳督。[参 29]

厚望街(葡文名称:)
位于罗德礼将军街的东南面,西南端在塔石街近西坟马路交界,沿途横跨亚丰素街、沙嘉都喇街和美的路主教街,东北端至罗利老马路。长约230米,阔约8米。官方命名于1904年2月20日。[参 30]
塔石街(葡文名称:)
地处厚望街以西南,长约250米,阔约6米。它的西南端在西坟马路连接和隆街,向东南延伸与亚丰素街、沙嘉都喇街、美的路主教街等相交至罗利老马路。与厚望街同日命名。[参 31]
塔石巷(葡文名称:)
位于亚丰素街与沙嘉都喇街之间,东南端由荷兰园大马路起向西北至塔石街止,长约30米,阔3米。最早见于192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街名壹览表》中。[参 32]

肥利喇亚美打大马路(又名:荷兰园大马路、荷兰园正街;葡文名称:)
位于士多鸟拜斯大马路西北面,全长约1030米,阔约10米。西南端在东望洋街连接水坑尾街,沿途横跨西坟马路、沙嘉都喇街、罗利老马路等,东北端在美副将大马路连接虔信街。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这条马路由西坟马路至罗利老马路的一段属于塔石范围。[参 33]
街道葡文名称中的取自1895年时任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部长阿尔梅达()全名的最后三字,「肥利喇」和「亚美打」是澳葡当局对和的译法;而则意为议员;阿尔梅达也曾于1884年任里斯本议会议员。[参 34]
士多鸟拜斯大马路(葡文名称:)
座落在塔石东南边,全长约785米,阔约15米。西南端在高伟乐街连接东望洋街,向东北延伸与多条街道相交至鲍思高圆形地。官方命名于1919年2月1日。其中由高伟乐街至罗利老马路、靠西北的一段属于塔石范围。[参 35]
区内地点
- 八间屋:即荷兰园大马路、西坟马路、塔石街与罗利老马路之间的八座具欧洲风格的建筑物,建于1920年代前,由西南到东北分别为文化局大楼、塔石卫生中心、中央图书馆、澳门文件馆、塔石艺文馆、澳门文学馆、饶宗颐学艺馆和利氏学社旧址。1982年澳葡当局曾进行重修,因而获亚太旅游协会所颁发的文物奖。[参 40]
- 圣味基坟场:俗称「旧西洋坟场」,位于西坟马路、厚望街与亚丰素街之间,建于1854年,1874年在内置有圣弥额尔小堂,供奉天使长弥额尔。[参 41]
- 塔石广场:在荷兰园大马路、沙嘉都喇街、士多鸟拜斯大马路与高伟乐街之间,原为20世纪初开辟的「美上校操场」,之后曾改造为由一个足球场和三个篮球场组成的「塔石球场」,2005年被拆卸并于其后的两年间改建为广场,地底设有U型行车隧道和旅游巴停车场;广场西南边则为建于1925年的助学会大楼。[参 8]
- 蓝屋仔:在西坟马路与区华利街交界处东北侧,约建于1920至30年代,现为澳门社会工作局总部。[参 42]
- 圣味基坟场
- 塔石广场,右侧为文化局大楼
- 社会工作局总部
备注
- 「区」字在此读作「欧」。[参 23]
- 在1993年《澳门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册》第一部份中,这条街道的中文名字被写成「云雀巷」[参 43],然而于第六部份中则记载为「天鹨巷」[参 38];按照1925年《澳门街名壹览表》记载,此实为「天鹨巷」[参 39];是故「云雀巷」似为偶误,2012年《澳门特别行政区街道名册——澳门篇》中重复了该错误[参 28]。
- 上文提及的有关街道的长度与宽度如无特别注明均通过澳门地图绘制暨地籍局发行的软件——澳门地图通 的量度功能得出。
- 在塔石区南面,位于东望洋街与高伟乐街交界处有一座塔石体育馆,其虽以「塔石」为名,但所处的位置为新花园区,而不属于塔石区内。[参 8]
参考数据
- 王文达. . 1999年整理版. 中华教育会《澳门教育》出版社. : 第164至165页 [1950年代]. ISBN 972-97840-1-9.
- . 澳门: 大众报. 2003年5月7日.
- 李鹏翥. . 1986年11月香港第一版. 三联书店(香港)、澳门星光出版社. : 第185至186页. ISBN 962-04-0527-7.
- 胡纪伦. . . 方无隅 译、梁家泰 摄影 1999年第一版. 牛津大学出版社. : 第110至111页. ISBN 0-19-592121-6.
- . 澳门: 大众报. 2003年5月8日.
- . 澳门: 大众报. 2003年5月9日.
- 唐思. . . 九九澳门回家书系 1998年4月北京第1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4年8月]. ISBN 7-5057-1421-X.
- 周凡夫. . . 澳门成人教育学会. 2009年12月: 第139至143页. ISBN 978-99937-35-13-7.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56页. ISBN 978-99965-0-108-1.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112页. ISBN 978-99965-0-108-1.
- . . . . 1997: 第456页. ISBN 972-35-0229-1 (葡萄牙语).
- .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303页.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6页. ISBN 978-99965-0-108-1.
- Mote, Frederick W. and Denis Twitchett. (1998).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7–8.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24333-5 (Hardback edition). 第340页.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6页. ISBN 978-99965-0-108-1.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231页. ISBN 978-99965-0-108-1.
- .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307页.
- . . . . 1997: 第257页. ISBN 972-35-0244-5 (葡萄牙语).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37页. ISBN 978-99965-0-108-1.
- . Catholic-Hierarchy. [2012年7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16日).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5页. ISBN 978-99965-0-108-1.
- 胡纪伦. . . 方无隅 译、梁家泰 摄影 1999年第一版. 牛津大学出版社. : 第112至113页. ISBN 0-19-592121-6.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139页. ISBN 978-99965-0-108-1.
- 吴志良、杨允中 (编). . . 澳门基金会. 1999年11月. ISBN 972-658-078-1.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12页. ISBN 978-99965-0-108-1.
- 吴志良、杨允中 (编). . . 澳门基金会. 1999年11月. ISBN 972-658-078-1.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13页. ISBN 978-99965-0-108-1.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123页. ISBN 978-99965-0-108-1.
- 吴志良、杨允中 (编). . . 澳门基金会. 1999年11月. ISBN 972-658-078-1.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102页. ISBN 978-99965-0-108-1.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249页. ISBN 978-99965-0-108-1.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250页. ISBN 978-99965-0-108-1.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75页. ISBN 978-99965-0-108-1.
- 胡纪伦. . . 方无隅 译、梁家泰 摄影 1999年第一版. 牛津大学出版社. : 第108至109页. ISBN 0-19-592121-6.
- . .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243页. ISBN 978-99965-0-108-1.
- 吴志良、杨允中 (编). . . 澳门基金会. 1999年11月. ISBN 972-658-078-1.
- .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285页.
- .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280页.
- . 1925年. 澳门市政厅 (葡萄牙语).
- . 2009年3月版. 澳门旅游学院. : (澳门旅游名胜–街道与广场) 第7–7页. ISBN 978-99937-51-26-7.
- 吴志良、杨允中 (编). . . 澳门基金会. 1999年11月. ISBN 972-658-078-1.
- 子葭. . 澳门日报. 2006年6月1日: A1版.
- .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