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漆
堆漆是将漆堆起来的工艺,有“识文”和“隐起”两种做法。
分类
堆漆分为“识文”和“隐起”两种做法,主要分别是在堆漆后、饰色漆前,是否加以雕刻。识文是指用漆灰或稠漆堆出比漆面高的花纹后,不加雕刻,然后直接在堆漆出来的凸起纹饰上加饰色漆。隐起是指用漆灰或稠漆堆出比漆面高的花纹后,加以雕刻,然后在堆漆出来的凸起纹饰上加饰色漆。使用漆灰的堆漆称为漆灰堆塑。[1]
历朝发展
西汉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第二层套棺上的云纹用了堆漆的方法,使其轮廓线条凸出。可见堆漆工艺在西汉已经多有使用。唐朝的鉴真法师雕像(现藏于日本)上的五官和衣纹也用了漆灰堆塑的方法,使其轮廓凸起。宋代堆漆技法更为成熟,如制成于1043年1月的描金堆漆舍利函(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以堆漆技艺完成菊花、神兽等纹饰,堪称精品。[2]
参考数据
- 于元:《古代漆器》,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第15页。
- 于元:《古代漆器》,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第15-17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