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单

埋单粤语为「结账」的意思,意同「冚数」,本为香港饮食业术语,后来流传至海外华人社区,再传入中国大陆台湾,而于操现代标准汉语的社群中则讹为买单,原因是粤语的「埋」与官话的「买」发音十分接近。[1]

词语历史

埋单一词的起源,香港掌故专家刘天赐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香港增加了一项「饮食税」,但食肆收益并非以会计申报,而是当顾客拿单据到柜面结帐时,由食肆集中单据,日后待税务官查核。「埋」是加起来的意思,此集中单据之举,就称为「埋单」。[2]有学者认为「埋单」中的「埋」取的是粤语「埋」字「聚合、收拢、接合」的意思[3]。严修鸿、曾俊敏、余颂辉的论文认为,「埋单」中的「埋」字本字应为「摩」,由「摩」的「迫近」含义引申出「聚拢」含义,从而让粤语中「埋单」一词有「聚拢单据用于结算」的意思。[1]

二十世纪中叶的香港报刊,已有埋单一语。《明报「自由谈」选辑(1962-1965)》(1969, p.19):「晚餐吃下来埋单就得十元」。文学家刘以鬯所着小说《酒徒》(1962),亦多次用上此语(例如第三十一章:「我吩咐伙计埋单」)。

传播

埋单一词亦为海外华人所用,并见于海外报章。加拿大《大汉公报》(1971):「匪徒……仅留下她够埋单的茶钱」[4]。然而亦有误解词义的情况,例如《南洋华语俚俗辞典》(1962, p.38)[5]称埋单的意思为「开单,开发票」,尽管埋单时也可以开发票,但结账与开发票本身是两回事,而埋单的意思只局限于前者。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与香港交流日趋频繁,香港俚语亦开始渗入官话语汇之中。由于官话没有粤语「埋单、埋数、埋年、埋尾、埋身、埋位、埋堆、埋口、闩埋门、望埋去、做埋佢」等等词汇或词组[6],操官话者不能掌握粤语「埋」字的语义,因此埋单一词传入内地,就讹为「买单」。官话的「买单」一词中「买」字读作半三声,调值211,实际使用上等同粤语「埋」字低平调。[7] 其他操官话的社群,诸如台湾或新加坡华人,亦有此情况。甚至台湾的教育部字典查无「埋单」一词,但却有「买单」的词[8]。而闽南语称买单为「结数」(kiat-siàu)。

现时,由于语言习惯有别,结账、埋单与买单三词的使用状况,亦因地而异。以下是三个词语各自于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上海和北京六地的报纸之中的相对使用频率:[9]

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上海北京
结帐11.7613.4511.7614.2940.348.4100
埋单651505150100
买单3.453.4551.7210.3424.146.9100

参考文献

  1. . [2019-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8).
  2. 香港电台「网上学习」:俗语趣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3年 ;另转载于《文汇报》,「俗语趣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3年2月8日。
  3. 【数码时代的中国人文学科研究】第十三章 早期语料库分析在当代词典编纂的应用─以粤语「埋」的历时演变及现代释义为例/Using corpus-based findings from early linguistic materials in contemporary lexicography: Implications from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modern lexicographic definitions of [mai11] (埋) in Cantonese
  4. 飞仔劫贵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大汉公报(加拿大),1971年4月24日,p.7。
  5. 许云樵编,南洋华语俚俗辞典,星洲世界书局,1961年。
  6. 陆镜光,广州话字的语义分析,《语言文本学研究》,2005年,页297-303。
  7. . [2019-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8. 中华民国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买单
  9. 邹嘉彦、游汝杰,当代汉语新词的多元化趋向和地区竞争,《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2期,页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