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

地毯(),又称地毡挂毯毛毯,指的是人类铺在地板上的一种纺织品,具有吸尘、吸水、保温、柔软化地面等功能,尤其家中有幼童长者时,可以装备地毯以避免滑倒。同时,挂毯也可以作为一种华丽的装饰物,在地球很多国家的文化中,拥有挂毯是身分高贵的象征,一般是富裕阶级或者宗教场所使用的物品。

典型的阿拉伯地毯的纹样
一件小型浴室挂毯
沙特阿拉伯的地毯摊贩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地毯

作为一种覆盖在地板上的物品,地毯通常具有大量绒毛,这些绒毛可以强力的吸附地板或者人类的鞋子。按照传统,绒毛必须由羊毛编织而成,但在20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发展,聚丙烯尼龙聚酯等合成纤维也用于地毯,其售价远比羊毛制的便宜。绒毛的“绒头”通常由好几根扭曲的线团组成,这些绒头经熨烫让它保持聚合,并且摸起来手感舒适[1]

地毯有多种用途,包括将人的脚与冰冷的瓷砖隔开、使房间更温暖、让坐的地方更软、减少走路的摩擦声音以及给房间增添色彩。通过使用复杂的染色技术,地毯即可以被制成任何颜色,这导致了地毯的价格在古代很高。目前世界上的地毯有巨量不同种类的纹样来美化表面,在现代社会,比起实用性,地毯的装饰性更浓,被大量用于工厂零售店酒店私宅。在有大量物美价廉的地毯可供选择的今天,地毯的设计已经千变万化。

传统的东方地毯(阿拉伯土耳其埃及印度中国等)可以在手工纺织机上生产,其原理和现代机器做的相差无几,使用“针刺毡”技术制成,但需要手工打结,并将绒头一根一根的注入地毯的背面,这种两面都有绒头的地毯称为“簇绒”。而传统的西方地毯,主要是欧洲地毯则采用“平织”技术,通过钩挂羊毛棉花,让地毯上形成网眼,再在网眼中二次穿插羊毛和棉花,直到填满空隙为止。在美国,标准地毯的宽度是12英尺(3.7m)和15英尺(4.6m),在欧洲则为4m(13英尺和5 m(16英尺)。自19~20世纪以来,地毯的材料已经越来越能承受滚烫的水,因为人们习惯用熨斗烫平地毯,而以前是直接用水冲而已。

目前欧美的家用地毯是一体成型的,在地毯和地板之间铺有泡沫软垫,并且用钉子夹杆粘合剂金属框把地毯和地板钉在一起,使地毯不会移动。另外还有一种叫“满铺地毯”的方式,是将超大型的地盘占满整个地板,让人看不到不到覆盖物,在视觉上营造出豪华的感觉。

挂毯

挂毯是挂在上的毛毯,未必称为地毯。 亦有专栏指出早于十七、十八世纪,中法两国开始进行很多有关经济的贸易及文化交流。而随着日益频繁的交流,商人把中国商品带回法国,当中包括了织品及屏风等工艺品,深得贵族的欢心,亦慢慢地结合东方色彩的洛可可艺术亦因而诞生,编织了不少富有中国风的巨型挂毯,而挂毯亦因此而闻名中外[2]。 

代替品

种类

指十九世纪中国西北制作的地毯风格,以四股毛线编织而成,饰以简单的花卉图样,典型图案为荷花石榴[3]

指十九世纪中国绥远地区制作的地毯风格,其特色为云朵、花卉、长寿的象征等基调图案。[4]

  • 绥远地毯

指中国内蒙古绥远制作的地毯风格,其特色为整块地毯布满重复图案。[5]

  • 天津地毯

指二十世纪以后中国天津地区制作的地毯风格,采「封背」纺织术 (closed back),其绒毛是以机器纺织的五股毛线织成,共有三种厚度,分别为○.三六英寸、○.五英寸、○.六二英寸。[6]

参见


外部链接

  1. . www.merriam-webster.com. [2022-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4) (英语).
  2. .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6).
  3.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宁夏地毯 于2011 年4 月8 日查阅
  4.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包头地毯 于2011 年4 月8 日查阅
  5.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绥远地毯 于2011 年4 月8 日查阅
  6.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天津地毯 于2011 年4 月8 日查阅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