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所得倍增計劃
历史
1960年的安保鬥爭令日本社會陷入撕裂,時任的自民黨政府岸信介內閣因此被迫全體總辭。接任的池田勇人為了分散國內緊張情緒,把國家的精力從政治鬥爭轉向推動經濟快速增長,因此提出國民所得倍增計劃。[1]
計劃自1961年起,年經濟成長達到11%,用10年的時間讓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增加到26兆日圓。計劃實施后,日本經濟取得了奇跡般的經濟成長。立案該經濟計劃的學者是下村治。然而實際的經濟成長遠超過預期。僅六年的時間,國民平均所得就達到了倍增的計劃。然而,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物价也出现了相应的上涨势头,十年后东京消费物价上涨了76%,[1]国民所得倍增效果大打折扣。
参考资料
- 陈鸿斌. . 理财周刊 (腾讯财经). 2011年5月4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0月6日).
参见
- 岩戶景氣
外部連結
- . . [200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4) (日语).
- . 雅虎评论. [2012-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5) (中文(中国大陆)).
- . 国际先驱导报. [201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1) (中文(中国大陆)).
- . 经济日报. [201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 . 经济参考. [2012-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0) (中文(中国大陆)).
- . 华夏时报. 2013年1月7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