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建筑
唐代建筑以气魄宏伟、严整开朗为其特点,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建筑风格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与当时“以势壮美”的美学倾向密不可分。建筑工艺和材料的使用已经非常纯熟[1]:28。

少林寺塔林唐代法玩禅师塔
中国建筑系列 |
---|
![]() |
![]() |
由于土木结构建筑不易保存,唐代木构建筑仅存四处,在今山西省和河北省境内,以中唐时重修的南禅寺大殿最为古老,亦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各类建筑
建筑工艺
唐代的木构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对于初盛唐的结构,可从敦煌壁画及同时代日本建筑窥得一二。初唐承隋制,斗拱简单,最多出一至二跳。如出两跳,多第一跳偷心,第二跳承令拱或替木。补间铺作多用人字拱,偶有驼峰。檐下正心一线用一拱一枋作一组,出两跳侧用两组,枋上不隐刻出慢拱。各枋使用单材,枋间置散斗或斗子蜀柱。[2]
盛唐经济发达,生产力大大发展,连带建筑技术也快速提高。斗拱在短时间内演变为成熟的样式,发展到最多双抄双下昂的四跳,复杂度更大增,出现逐跳计心及重拱等样式。盛唐斗拱最外出跳多承令拱不出耍头。补间用一朵,栌斗置于驼峰上,出跳比柱头斗拱少。中晚唐承盛唐启五代,斗拱演变较少。中唐出现耍头出令拱,并削成批竹状。南禅寺大殿第一层枋上刻出慢拱。[2]
遗址和遗存
参考文献
- 张瑞雪. . 兰台世界 (辽宁省沈阳市: 辽宁省档案局(馆)、辽宁省档案学会). 2012, (2012年第027期): 27—28 [2021-10-25]. ISSN 1006-77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7) (简体中文).
- 箫默.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ISBN 7111111540 (简体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