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哈洛

哈利·哈洛英語:1905年10月31日—1981年12月6日),美國心理學家,早期研究靈長類動物的問題解決和辨別反應學習,其後用學習定勢的訓練方法比較靈長類和其他動物的智力水準。曾榮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51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1958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60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

哈利·哈洛
Harry Harlow
出生(1905-10-31)1905年10月31日
 美國愛荷華州费尔菲尔德
逝世1981年12月6日(1981歲—12—06)(76歲)
 美國亚利桑那州图森
国籍 美國
母校里德学院史丹佛大學
知名于依附理論
奖项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67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心理学
博士導師路易斯·特曼
博士生約翰·鮑比瑪麗·愛因斯沃斯亚伯拉罕·马斯洛
受影响自路易斯·特曼

哈洛以研究嬰兒時期養育者關係、依賴關係、社交孤立為重心。哈洛剛剛開展他的學術生涯的年代,大部分心理學家在人際關係上的看法都以行為主義的思想為圭臬,哈洛的實驗卻肯定了安全感、愛、親密關係等概念的重要性。哈洛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工作。以提出人生的五層需要而馳名的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跟哈洛工作。

哈洛在實驗裏常常使用恆河猴,包括一些殘酷的實驗:將年幼的恆河猴在單獨隔離24個月之久。有些動物權益者非常反對哈洛的做法;有人認為這系列的實驗激發了美國動物權益運動。

早年

哈洛本名哈利·費德列克·以色列(Harry Frederick Israel)。雖然他的姓氏是「以色列」,但他的猶太裔血統只有十六分之一。他生於愛荷華州,父親是阿朗索·哈洛·以色列(Alonzo Harlow Israel),梅波·拉克·以色列(Mable Rock Israel)。雙親育有四個孩子,哈洛是第三個。阿朗索曾就讀醫學院,但中途放棄了,後來他從事過不同的事業,包括管理農場、房地產生意和開雜貨店等等。

1924年,哈洛入讀史丹福大學。他本來主修英語,但首個學期的成績實在不堪入目,他於是轉向心理學系。哈洛就讀研究院時的指導教授是當時得令的路易斯·特曼。特曼是個強烈的精英主義者和優生學主義者,以研究智力測驗而馳名。特曼是其中一個建議哈洛改姓的人,認為「以色列」這個姓氏令人聯想到猶太人,會對他日後工作不利;1930年,哈利·費德列克·以色列即將博士畢業之際,他將自己改名為哈利·費德列克·哈洛。

畢業後,哈洛得到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教職。大學給了他一個地下室作實驗。哈洛漸漸主力以猿猴作實驗,研究安全感、依賴對嬰兒養育的重要性。當時,威斯康辛的心理學系偏好數理、統計導向的研究,哈洛是研究者中的異類,但不管如何,有四十個學生在這個靈長類實驗室獲得博士學位,學術界和公共部門也認同哈洛的才幹:1950-1952年,哈洛擔任陸軍人力資源研究部主席,1952-1955年擔任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的人類學與心理學部首長,1958-1959年他擔任了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及陸軍科學諮詢委員會的顧問。

著名研究

  • 代母實驗:將出生猴子和兩個玩偶放在一起,一個用布造,提供溫暖但不提供食物;另一個用鐵絲造,冰冷生硬但卻有一個裝滿牛奶的奶瓶。小猴子傾向與「布媽媽」相處,即使將食物放在「鐵絲媽媽」懷裏,小猴子吃過食物之後,仍會跑到布媽媽身上;受到驚嚇時,小猴子也會跑到布媽媽身上。
  • 剝奪母愛:在缺少玩伴或母親之下成長的猴子,較易恐懼,或較易攻擊別的猴子或人類。
  • 社交孤立:將初生的猴子孤獨地在隔絕的籠裏生活六個月後,這些猴子嚴重將缺乏社交能力。若將在正常社交環境下長大的猴子,孤立六個月,回到正常的生活情境之後,他們只能夠復原部分的社交能力。
  • 绝望之井:把猴子头朝下在黑屋子吊了兩年。猴子后来出现了严重的、持久的、抑郁性的精神病理学行为。
  • 铁娘子(IronMaiden)實驗:铁娘子是哈洛设计的一种特殊的代母,她会向初生的猴子发射鈍頭的铁钉,并且向它们突然吹出冷气,把猴子吹得只能紧贴笼子的栏杆,并且不停尖叫。
  • 面具實驗:哈洛猜测脸是爱的另外一个变数。哈洛把初生的猴子与一个脸部没有任何特征的绒布代母关在一起。猴子爱上了无脸代母。但当逼真的猴面具安裝在绒布代母臉上後,猴子變得害怕绒布代母。
  • 恐怖隧道:哈洛做了一个平常体温是37℃但可以急速的降至2℃的绒布代母,使初生的猴子因為代母体温的突然冰寒而严重精神错乱。

私生活

哈洛的私生活並不平淡。1932年,哈洛與克拉拉·米爾斯(Clara Ernestine Mears)結婚。米爾斯的 IQ 超過 150 ,童年時曾是特曼的研究個案之一。他們相識於 1930年,當時的哈洛剛到威斯康辛教學,米爾斯則剛剛由米爾斯學院(Mill's College)畢業,到威斯康辛擔任研究助理。雖然米爾斯被視為很有潛力的心理學家,當時學術界的不能接受夫婦在同一院校同一部門工作,米爾斯放棄了學術生涯,去當百貨公司的銷售員。他們生育了兩個孩子,羅柏(Robert)和李察(Richard);1946年兩人離婚。哈洛個性敏感,很需要婚姻和夥伴關係,離婚對他打擊很大。很快,哈洛便重建他的私人生活:他再婚了,對象是研究團隊裏的心理學家瑪格麗特·基尼(Margent Kuenne);他們也育有兩個孩子,帕米拉(Pamela)和約翰尼(Jonathan)。1971年8月,基尼因癌病逝世。1972年3月,哈洛跟米爾斯再次結褵,他們一起生活,直到哈洛於1981年逝世。

參考

  • 《愛在暴力公園:哈利·哈洛與情感的科學研究》(Love at Goon Park: Harry Harlow and the Science of Affection),Deborach Blum 著,鄭谷苑譯,台灣:遠流,2004, ISBN 9573252309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