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

吴钩,简称,又称为吴刀葛党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但呈曲线形。因流行于古代吴国之地而被称为“吴钩”。[1]

出土于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的吴钩(现藏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吴王阖闾曾下令全国锻造钩,重赏百金。有位工匠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以血涂钩,献给吴王。[注 1]后代诗文中常以“吴钩”代指利剑,表达建功立业之志,如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又如宋代词人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云:“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1][2][3]

1975年,在位于陕西省临潼县东侧的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出土过两把吴钩实物。[4]

参见

注释

  1.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既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血舋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王曰:「为钩者众而子独求赏,何以异于众夫子之钩乎?」作钩者曰:「吾之作钩也,贪而杀二子,舋成二钩。」王乃举众钩以示之:「何者是也?」王钩甚多,形体相类,不知其所在。于是钩师向钩而呼二子之名:「吴鸿,扈稽,我在于此,王不知汝之神也。」声绝于口,两钩俱飞着父之胸。吴王大惊,曰:「嗟乎!寡人诚负于子。」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

参考文献

  1. 孙书安. . 北京出版社. 2000: 313.
  2. 王琪 (编). .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4: 358.
  3. 《线装经典》编委会 (编). .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10: 207.
  4. 王学理.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 (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