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仪

吴公仪1898年—1970年12月5日[1],名润泽,字子镇,河北省大兴县(今北京市区)出生,满族[2],吴家太极拳宗师吴鉴泉长子,乃吴氏太极拳代表人物之一。

因吴氏与杨氏太极拳为世交,少年时兼得杨氏第三代传人杨少侯亲授关节功夫。[2]北京体育讲习所首届毕业。[2]

1919年,吴公仪年方二十已出任山东省长屈映光的「武术总教练」;1924年,则任职于张宗昌阵营的「搏击队总教官」;其后也在全国知名的上海「精武体育会」教习,亦曾受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聘请,出任军校学生部及高级班太极拳教官,又当中山大学体育系讲师,许多名流都跟其习太极拳。

1933年,吴公仪与其弟吴公藻先后任湖南国术馆副馆长。[2]

1937年,吴公仪在香港成立鉴泉太极拳分社,担任社长。1942年香港沦陷前回上海,担任鉴泉太极拳社社长。1948年重返香港复社。

1970年12月5日病逝于港中分科医院,按当时所发的讣闻,享年73岁。[1]

吴陈比武慈善赛

因之前之笔战导致双方交恶之下,1954年1月17日,吴公仪与澳门陈克夫白鹤派第二代传人,「白鹤三夫」之一[3],1917年─2013年7月27日)在澳门新花园泳池为当年香港石硖尾大火筹款名义举办的「吴陈比武」,比武前并签下生死状。甫交手即击中陈克夫鼻子。陈因流血过多,休息超时。再因第二回合双方起脚过膝犯规,裁判何贤宣布「双方不胜不负不和」而终止短短之数分钟赛事,而是次比武亦筹得27万澳门元善款。

自该场比武后,吴公仪及吴氏太极拳名噪一时,海外团体纷纷致函邀请。这次吴陈比武的无结果终止,亦引发港澳坊间谈论不断,并引发梁羽生(龙虎斗京华,刊于《新晚报》)金庸书剑恩仇录,同样刊于《新晚报》)后来写出了一系列名动江湖的武侠小说,在民间影响颇大。

吴公仪命其长子吴大揆在香港弥敦道开设九龙鉴泉太极拳分社。次子吴大齐、姪吴大新亦分赴新加坡、吉隆坡、马尼拉等地设立分社,后又因社务发展,再购买九龙佐敦道保文大厦顶楼为总社新址,原于香港骆克道的总社改称香港分社,由女儿吴雁霞及女婿郭少炯主持。从此,吴氏太极拳风行于东南亚并发扬于海外。

外部链接

  1. . 华侨日报. 1970-12-06 (中文(香港)).
  2. 陆, 慧心. . 香港: 香港武术文艺服务中心. 2005: 104. ISBN 9628541420.
  3. 另两人为邝本夫、陆智夫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