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七世
君士坦丁七世·弗拉維烏斯(中古希腊语:;905年5月17/18日—959年11月9日),绰号“生於紫色寝宫(正統嫡系的)(希腊语:Πορφυρογέννητος,转写:Porphyrogennētos)”,通称君士坦丁七世,是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为913年6月6日至959年11月9日。他是皇帝利奧六世和他的第四任妻子佐伊·卡波诺辛纳的儿子,也是他的前任皇帝亞歷山大的侄子。因博學多聞又著作豐富,被譽為「哲學家君王」。
君士坦丁七世 | |
---|---|
羅馬人的皇帝與獨裁者 | |
![]() | |
拜占庭帝國皇帝 | |
統治 | 913年6月6日 — 959年11月9日 |
加冕 | 908年5月15日 |
前任 | 亞歷山大 |
繼任 | 羅曼努斯二世 |
出生 | 905年5月17日或5月18日 君士坦丁堡 |
逝世 | 959年11月9日(54歲) 君士坦丁堡 |
配偶 | 海倫娜•利卡潘娜 |
子嗣 | 羅曼努斯二世 狄奧多拉 |
王朝 | 馬其頓王朝 |
父親 | 利奧六世 |
母親 | 佐伊•卡波諾普西娜 |
生平
君士坦丁七世于905年出生在君士坦丁堡,他是利奧六世的私生子,亚历山大的侄子[1],之后又经历了一段非正统的第四次婚姻。为了使他的地位合法化,他的母亲在皇宫的紫室生下了他,绰号为生於紫室者Porphyrogennetos。908年5月15日,两岁的他被他的父亲和叔叔象征性地推上了王位,因为在位皇帝的皇子之中,出生于紫室的儿子相较于更为年长但是没有出生在紫室的儿子在继承顺序中更加优先。
外交
西元896年利奥六世(拜占庭)向保加利亞西美昂大帝签订了每年进贡的条件,在913年被亚历山大取消而引起战争,最后西美昂大帝被加冕为 全保加利亞人和希臘人的皇帝,保加利亚才退兵。
基辅罗斯的两次入侵,谈判条件後退兵。
外部链接
![]() |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Constantine VII |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君士坦丁七世 |
- Listing of Constantine VII and his family in "Medieval Land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Opera Omnia by Migne Patrologia Graeca with analytical index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De administrando Imperio chapters 29-36 at the Internet Archive
君士坦丁七世 馬其頓王朝 出生于:905年9月2日逝世於:959年11月9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者: 亞歷山大 |
拜占庭帝國皇帝 912–959 與亞歷山大,912–913同時在任 羅曼努斯一世,920–945 赫里斯托弗·羅曼努斯,921–931 斯蒂芬·羅曼努斯及君士坦丁·羅曼努斯,924–945 |
繼任者: 羅曼努斯二世 |
- Kazhdan, Alexander (编).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26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