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之代
《君之代》(日语:/ Kimigayo,日语发音:[kimiɡajo])为日本国歌。歌词出处为《古今和歌集》,以「」(我君)为首句。其后在《和汉朗咏集》出现现代版本。林广守作曲。
Kimigayo | |
![]() 《君之代》曲谱 | |
![]() ![]() | |
作词 | 《古今和歌集》诗篇 |
作曲 | 林广守,1880年 |
采用 | 1880年 |
样本 | |
《君之代》演唱版
|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君之代》最早于明治时期定为日本国歌,香港日占时期有官方中译版《皇祚》。
目前NHK教育频道及NHK广播第2频率会在午夜收播前固定播放《君之代》;NHK综合台及NHK广播第1频率由于大多全天候播出,仅在因检修设备而午夜收播时以及检修结束、全天节目开始时才播放《君之代》[1]。

由来
明治时代于1868年开始时,日本开始迈向现代化,但还没有任何可称为“国歌”的歌曲。1869年,当时在横滨工作的英国驻日大使馆护卫队步兵营军乐队队长约翰·威廉·芬顿听说日本缺少国歌,他向萨摩藩军乐队队员们介绍英国国歌《天佑吾王》。芬顿强调了国歌的必要性,并建议:如果有人提供歌词,他可以谱曲。两军乐队商量以后,请日语、中国历史和文学修养都很好的萨摩藩步兵队队长大山岩为国歌选择了恰当的词。芬顿把他自己的音乐加在大山岩从萨摩琵琶俳句集《蓬莱山》选的一首俳句上,这就是《君之代》最早的起源。
《君之代》歌词的和歌原型如下:
中文译文:
祝君千万寿,福禄日崔嵬。细石成岩石,山岩长绿苔。[2] |
1876年,大日本帝国海军军乐长中村祐庸提出《恭祝天皇陛下乐谱改订之仪》(),废止《君之代》。1877年,日本爆发西南战争,芬顿任期届满归国。1880年,《君之代》由宫内省式部职雅乐课伶人奥好义作曲,宫内省式部职雅乐课一等伶人林广守撰定,德国音乐家弗兰兹·埃克特加上西洋风和声。1880年10月25日,《君之代》试演。1880年11月3日,《君之代》首次公开发表,以庆祝天长节。1888年,日本政府出版《大日本礼式》(),收录《君之代》曲谱。
1893年8月12日,文部省公布《祝日大祭日歌词并乐谱》(),收录《君之代》等歌曲。《祝日大祭日歌词并乐谱》记载《君之代》词为「古歌」,作曲者为林广守。大日本帝国海军于1914年施行的《海军礼式令》()采用《君之代》为国歌,《君之代》从此成为日本事实上的国歌。
1999年8月9日,日本参议院表决通过《国旗及国歌相关法律》(,简称《国旗国歌法》),把《君之代》定为日本国歌。1999年8月13日,《国旗及国歌相关法律》公布施行,《君之代》重新正式成为日本官方国歌。

歌词
原文 | 假名表记 | 平文式罗马字 | 香港日治时期官版中译 | 中文白话译文 | 中文可唱版 |
---|---|---|---|---|---|
皇祚连绵兮久长 |
我皇御统传千代 |
吾君寿长久 |
衍生作品
《君之代行进曲》(日语:)是《君之代》的进行曲改编版本,1880年由吉本光藏作曲,主歌每小节第一个音与《君之代》原曲相同,副歌部分则源自当时的另一首军歌,即外山正一作词、伊泽修二作曲的《》[3]。1952年(第24回选拔高等学校野球大会)将《君之代行进曲》作为入场进行曲。
参见
数据来源
- YouTube上的NHK クロージング(君が代) 1984年顷 大阪教育テレビ
- 纪贯之等撰,杨烈译.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3: 74.
- 君が代行进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陆上自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