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汝骥

吕汝骥1896年—1979年5月30日),字季良天津市静海县李家院村人,中国近代军事将领、政治人物。

吕汝骥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96年
天津市静海县
逝世1979年5月30日
河北省保定市
籍贯天津市静海县李家院村

生平

早年生涯

其父吕印黄是清末秀才,颇通儒学,对幼年时期吕汝骥的学习十分重视。他少年时就读于府君庙小学、独流镇高级小学。1908年,入天津官立中学(即铃铛阁官立中学)读书,1916年,毕业于直隶高等工业学校。毕业时恰逢军阀混战,在家赋闲二年。随后为求出路,于1918年考入直隶军官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直隶军官教导团骑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1920年毕业后,进入军界,历任直隶陆军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孙岳)步兵第二团(团长徐永昌)第一营见习,后历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步兵团排长、连长等[1]。1924年6月,任国民第三军暂编第一混成旅第二团第一营营长、代理团长,参加第一、第二次直奉战争。1925年8月,任第一师步兵第二团团长,兼任陕西警备司令部警备第二团团长,与晋军交战。先后任陕西省靖国军中尉排长,河北省陆军十五旅连长,河北第三军二师营长、少校团长。1926年春,任国民联军第三军暂编骑兵第一团团长。同年9月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第四军骑兵第一旅副旅长,率部驻军陕西榆林,参加五原誓师[1]

同年阎锡山联合直系、奉系军阀,在晋北战役中击败冯玉祥的国民联军,并占领山西雁北地区、将晋系势力扩展到绥远。阎锡山在占据绥远后,晋军改为晋绥军,扩编为十七个师,并另收编国民军第三军(徐永昌任军长),并辖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吕汝骥担任骑兵旅旅长,辖两个团[2]。1929年,蒋桂战争蒋冯战争相继爆发,蒋介石力主削藩之时,晋绥军开始继续扩军,吕汝骥担任晋绥军第骑兵第三师师长[3],并参与到1930年中原大战[4]。中原大战中,阎锡山的晋绥军不敌蒋介石的中央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战败后的晋绥军被张学良改编,1931年,吕汝骥担任改编后的骑兵第二旅旅长[5]

1934年四马拒孙之役,吕汝骥率领所部一个旅在石嘴山北侧的尾闸一带布防,将撤退至石嘴山到三盛公一带的孙殿英残部全部缴械收编,宣布了四马拒孙之役的结束[6]:119[7]:215,孙殿英的部队被“彻底解决”[8]:19。1935年4月,授国军少将军衔[1]

抗日战争与二次国共内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晋绥军骑兵由三个旅整编为两个师,骑二旅编余[9],吕汝骥改任骑兵司令部副总指挥,绥远抗战中曾指挥所部击退日军多次进攻。1939年,阎锡山发动了十二月事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吕汝骥与阎锡山产生不和。1940年6月,傅作义扩建出国军暂编第4军,军长董其武唐俊德、吕汝骥担任副军长,隶属第八战区绥西指挥部[10];期间率部参加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1]。1945年,国军暂编第4军改为国军骑兵第4军,军长袁庆荣,吕汝骥担任副军长,同年八月被裁撤[10]

此时,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任命吕汝骥为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调往宁夏驻军述职,吕汝骥被晋绥军解除军权。吕汝骥因不满内战,回家探亲,并分家田给同村贫苦人群。1948年10月,起用为中华民国国防部高级参谋,调到北平协助傅作义处理军务。当时辽沈战役正在激烈进行,吕汝骥力劝傅作义以民族利益为重,尽早率部投诚解放军。平津战役中,解放军相继攻克张家口、天津,北平孤立无援。傅作义在会晤高参议事时,吕汝骥再次力主停战。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1]

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2月,担任甘肃天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战术系教员。1954年春转业地方工作。1955年3月,转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委委员、保定市民革主任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1979年5月30日,病逝于河北保定[1]

1980年代后,被平反昭雪,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陵园[11]

参考资料

  1. 陈予欢. . 广州:广州出版社. 2006年12月: 150–151. ISBN 7-80731-388-9.
  2. 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 125–126.
  3. 戚厚杰. .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 185–186. ISBN 7-202-02814-X.
  4. 李茂盛主编. 2011.10 , 编. .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194. ISBN 978-7-203-07443-4.
  5. 曹剑浪. 2004 , 编. .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196. ISBN 7-5065-4497-0.
  6. 宁夏通志编纂委员会编. .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4-02-01: 513. ISBN 7-80192-144-5.
  7. 吴忠礼,刘钦斌主编. .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07-01: 459. ISBN 7-215-02183-1.
  8. 《傅作義致汪精衛等電》,1934-3-3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孫殿英部青海屯墾檔案史料選(續)》,《民國檔案》1995年第1期
  9.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2: 884. ISBN 7-5034-1254-2.
  10. 曹剑浪. .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10: 850–851. ISBN 978-7-506-55828-0.
  11. 政协静海县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 【出版发行】 政协静海县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 . 1992年10月: 5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