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彰

吉野彰日语: Yoshino Akira ?1948年1月30日),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的再传弟子[1],现任旭化成研究员、名城大学教授。紫绶褒章表彰。

吉野彰 化学得主
出生 (1948-01-30) 1948年1月30日
 日本大阪府吹田市
国籍 日本
母校京都大学
大阪大学
知名于发明含锂碱性锂离子电池(LIB)
配偶吉野久美子
奖项紫绶褒章(2004)
C&C奖(2011)
IEEE奖章(2012)
全球能源奖(2013)
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2014)
日本国际奖(2018)
诺贝尔化学奖(2019)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电化学
机构旭化成公司
名城大学
受影响自 福井谦一
约翰·B·古迪纳夫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吉野是现代锂离子电池(LIB)的发明者,曾获得工程学界最高荣誉全球能源奖[2]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并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生平

194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吹田市。因憧憬量子化学权威、日本首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福井谦一而考入京都大学工学部石油化学科,接受福井教授指导,并于1970年毕业[1]。1972年获工学硕士学位(京都大学),2005年获工学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大阪大学)。

1972年吉野进入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现·旭化成株式会社),1994年担任AT&T技术开发部长,1997年担任旭化成(株)离子二次电池事业推进室室长,2003年升任旭化成研究员。2005年至今担任旭化成(株)吉野研究室室长。

发明现代锂电池

1980年代,因应手机笔记型电脑进入全球发展期,「高容量小型可充电电池」成为迫切需求。吉野彰于1981年着手研究,挑战聚乙炔锂电池难以克服的体积大、不稳定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聚乙炔导电化合物的日本发现者白川英树后来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1983年,吉野运用钴酸锂(LiCoO2;氧化钴的化合物,由约翰·B·古迪纳夫水岛公一等人发现)开发阴极,运用聚乙炔开发阳极,在1983年制出世界第一个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原型[3][4]。1985年克服诸多技术问题,彻底消除金属锂,确立了可充电含锂碱性锂离子电池(LIB)的基本概念,并取得日本注册专利[5]

吉野彰的锂电池突破以往镍氢电池的技术限制,打开了行动电子设备的革命。由于极高的安全性、稳定的能量输出以及合理的价格,锂离子电池最终于1991年由SONY西美绪团队首次商业化。

2014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公认约翰·B·古迪纳夫、西美绪、拉奇德·雅扎米和吉野彰为现代锂离子电池所做的先驱性和领先性的基础工作[6]。在日本媒体的预测中,吉野彰被看好角逐诺贝尔奖[7][8]

荣誉

日本勋章奖章

论文

学位论文

  • . 博士学位论文(乙第9021号). 大阪大学. 2005-03-25.

论文・解说

注释

  1. 大冢健司、中岛孝之、小山章、中条聡との共着

参考数据

  1. 芦原千晶. . 中日新闻. 2018-09-30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9).
  2. . [2014-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6).
  3. 日本国特许第1823650号(出愿日1983/12/13)
  4. . 旭化成(株)のサイト,ホーム > 会社案内トップ > 研究开発 > リチウムイオン电池とは?.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6).
  5. 日本特许第1989293号(优先日1985/5/10)
  6. "Lithium Ion Battery Pioneers Receive Draper Prize, Engineering’s Top Hon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University of Texas, 6 January 2014
  7. . [2014-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8).
  8. . [2014-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1).
  9. . www.mst.or.jp.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10. . www.candc.or.jp. [2014-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3).
  11. IEEEメダルの受赏者と受赏理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John B. GoodenoughRachid Yazamiと共同授赏
  12. . 6 January 2014 [10 Jul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4).
  13. Lee, Bruce Y. . [2019-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14. Office, European Patent. . www.epo.org. [2019-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30).
  15. . 日经中文网. 2019-10-09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16. (日语) (PDF). 内阁府. 2019-11-03 [2021-07-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2-12).

参见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