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

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英語:Taiwan International Video Art Exhibition,簡稱TIVA)由鳳甲美術館主辦,是亞洲第一個以錄像藝術為主要媒材的雙年展。該展覽由鳳甲美術館創辦人邱再興於2006年發起,自2008年啟動後每兩年舉辦一次[1]。展覽採用雙策展人的機制,展覽內容關注當代錄像藝術的趨勢,並回應當代社會的議題與現象。當前該藝術展已匯聚百餘位國際參展藝術家和眾多作品,為台灣國際性雙年展之一。[1]

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
英文名稱Taiwan International Video Art Exhibition
首度舉辦2008年
主辦單位鳳甲美術館
展覽地點臺灣地區 臺灣臺北市
展出內容當代藝術
最近舉辦2023年11月4日-2024年1月28日
最近車站捷運奇岩站
官方網站
https://hong-gah.org.tw/tiva-zh

歷史沿革

早在1980年代,台灣就有藝術家投身錄像藝術的創作,而到了1990年代,海外歸國的藝術家及學者則開始積極推廣錄像藝術的創作,同時在學院培養錄像藝術創作者,帶動錄像藝術在台灣發展[1]。為了推動錄像藝術並促進與國際錄像藝術領域的交流,鳳甲美術館則於2006年開始籌備展覽,並於2008年正式啟動[1],至今已舉辦了八屆。[2]

該項錄像藝術展現以雙年展及雙策展人形式舉辦,每屆邀請兩位策展人共同規劃並提出策展主題。參展藝術家則透過邀請和徵件的方式決定,並由國際及國內評審團隊共同討論入選徵件藝術家名單[1]。歷年的展覽主題包括2008年「居無定所?」、2010年「食托邦」、2012年「憂鬱的進步」、2014年「鬼魂的迴返」、2016年「負地平線」、2018年「離線瀏覽」、2020年「ANIMA阿尼瑪」,以及2023年的「生/活在一起」。[1]

2012年6月9日至2012年9月9日,高雄市立美術館與鳳甲美術館首度合作在高雄展出「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3]

2020年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以「ANIMA阿尼瑪」為題,首次由鳳甲美術館及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合辦,展出英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內外藝術家創作[4][5]

2023年6月20日,新竹市文化局於城市博物館辦理「比岩石更重: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回看計畫」展覽,與北投鳳甲美術館合作,配合新竹市美術館年度策展主題「隱微的力量」,從歷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中遴選作品,邀請藝術家參與展出[6]

2023年11月3日,美術館創辦人邱再興董事長宣布,今年是鳳甲美術館辦理臺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最後一屆[7]

歷屆展覽
屆數 年份 主題 策展人 舉辦日期
2008 居無定所 Dwelling Place 陳永賢、胡朝聖 2008.11.08-2008.12.28
2010 食托邦 Eattopia 陳永賢、胡朝聖 2010.10.02-2011.01.02
2012 憂鬱的進步 Melancholy in Progress 鄭慧華、郭昭蘭 2012.10.06-2012.12.30
2014 鬼魂的迴返 The Return of Ghosts 龔卓軍、高森信男 2014.11.01-2015.01.25
2016 負地平線 Negative Horizon 呂佩怡、許芳慈 2016.10.15-2017.01.08
2018 離線瀏覽 Offline Browser 許家維、許峰瑞 2018.10.20-2019.01.20
2020 阿尼瑪 ANIMA 林怡華、游崴 2020.10.16-2021.01.17
2023 生/活在一起 Living Togetherness 徐詩雨、葉佳蓉 2023.11.04-2024.01.28

另見

參考資料

[1]

  1. 陳永賢. . <臺灣藝術論叢4> 前沿與邊緣: 1980年代臺灣藝術當代性探討. 2022.11: 124–177.
  2. . 2023-12-10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1).
  3. . 高雄市立美術館. [2023年1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12月17日 (中文(臺灣)).
  4. 劉怡均. . 台灣英文新聞. [2023年1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7月12日 (中文(臺灣)).
  5. 羅大偉,宋佾璋,蔡婷育. . 華視新聞網. [2023年1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0月27日 (中文(臺灣)).
  6. . 新竹城市博物館. [2023年12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12月12日 (中文(臺灣)).
  7. . 自由時報. 2023年11月4日 [2023年12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12月12日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