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话

古田话闽东语平话字Kŭ-chèng-uâ)是闽东语的一个方言,通行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古田话在语言学上归属于闽东语南片(侯官片)。

古田话
Kŭ-chèng-uâ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国
区域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
语系
汉藏语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语言代码
ISO 639-3
ISO 639-6guta

古田话与福州话同属侯官片系统,在历史上,古田县曾长期属于福州府福州十邑)管辖。学者根据比对清末韵书《戚林八音》时发现,古田话保留有清末侯官片方言较多的特点,例如:能够区分nl,能够区分「秋」()与「烧」()、「辉」()与「杯」()之间的区别(今日福州话中已无区别),能够区别-k两套入声韵尾(今日福州话已混淆使用)等等。[1]

古田话在声调发音上与福州话差异较大。在连读变调的规律也比福州话更为复杂。

音韵体系

古田话有15个声母、52个韵母和7个声调。

声母

古田话声母表
  双唇音齿龈音边音软腭音喉音
塞音 无气清音 [p] 边 () [t] 低 () [k] 求 () [ʔ] 莺 (不表记)
有气清音 [] 波 () [] 他 () [] 气 ()
鼻音 [m] 蒙 () [n] 日 () [ŋ] 语 ()
擦音 清音 [s] 时 () [h] 喜 ()
浊音 [β] [ʒ]
塞擦音 无气清音 [ts] 曾 ()
有气清音 [tsʰ] 出 ()
边通音 [l] 柳 ()

汉字为《戚林八音》中的声母代表字,括弧内附注的拉丁字母为该声母在平话字中的写法。

βʒ是连读发生音变时才会产生的声母。

韵母

古田话韵母表
aɛ 西œo
iuy
aioiauɛu
iaieiuiau
uauouaiui
uɔi
iaŋieŋuaŋuoŋ
yøŋeiŋouŋøyŋ
akikukyk
iakiekuakuok
yøkeikoukøyk
œʔiaʔ
uaʔuoʔyøʔ

声调

古田话声调表
标号 1 2 3 4 5 6 7
调类 阴平 阳平 上声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音值 ˥˥ (55) ˧˧ (33) ˦˨ (42) ˨˩ (21) ˧˨˦ (324) ˨ (2) ˥ (5)
例字 巴舒 爬徐 把史 霸赐 罢士 百叔 白熟

连读音变

连读变调

古田话的连读变调比福州话更复杂,有时候不仅前字要变调,后字也要变。这使得古田话古奥难懂,令不以古田话为母语的人难以学习。

双字连读变音规则如下表。其中,横行(粉红色)代表前字,纵行(浅蓝色)代表后字。连读变调栏中,仅写一字的音,表示前字变、后字不变;否则,为两字皆变(这些两字都变的地方已用绿色标出)。


阴平
55
阳平
33
上声
42
阴去
21
阳去
324
阴入
2
阳入
5
阴平
55
阴去21 阴去21 阴去21 24 24+544 24 阴去21
阳平
33
阴去21 阴去21 阴去21 阴去21
上声
42
阴去21 阴去21+24 阴去21 24 24+544 24 阴去21
阴去
21
阳平33 阳平33+544 阳平33+53 24 阴平55+阳平33 阴平55 阳平33
阳去
324
阴平55 544 544 上声42 544+阴去 上声42 阴平55
阴入
2
阳平33 阳平33+阴平55 阳平33+53 阴平55 阴平55+阳平33 阴平55 阴平55
阳入
5
阳平33 阴去21 阴去21 阴去21 阴去21 阴去21 阳平33

声母变化

当双字或双字以上组合成词时,首字声母从不变化,而其他字的声母往往会发生浊化或鼻音化以匹配前一个字的韵尾

前字的韵尾 后字的声母
元音韵尾或入声[-ʔ]
  • [p][pʰ]变化为[β]
  • [t][tʰ][s]变化为[l]
  • [k][kʰ][h]变化为零声母;
  • [ts][tsʰ]变化为[ʒ]
  • [m][n][ŋ][l]和零声母不变化。
[-ŋ]
  • [p][pʰ]变化为[m]
  • [t][tʰ][s][l]变化为[n]
  • [k][kʰ][h]和零声母变化为[ŋ]
  • [ts][tsʰ]变化为[ʒ]
  • [m][n][ŋ]不变化。
入声[-k̚] 所有声母都不变化。

脚注

参考数据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