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岸外包

友岸外包英語:)是美國實施的一項外交及貿易政策,旨在要求企業撤離跟美國有地緣政治衝突的國家,轉而優先與盟國或價值觀相近的國家發展貿易關係,並建立彼此互助的供應鏈

歷史

類似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國際開發署副署長邦妮·葛莉克提出 [2],她以「盟友外包」(英語:)一詞描述美國未來的國際經濟戰略[3]。2022年4月,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在演說中首次提到「友岸外包」這個術語[4];同年6月,白宮發表一份關於建立有彈性供應鏈的報告,內容使用「同盟與友岸外包」來討論今後的國家供應鏈政策[5]

各方反應

加拿大副總理方慧蘭呼籲西方國家應積極響應友岸外包這一個概念,減少與專制國家的貿易往來[6]

顧問公司AgileBuyer與全法採購委員會的一項調查指出,已有近半數的法國公司正在考慮轉移產品供應地,該調查報告認為印度將會在供應鏈的轉移過程中獲利[7]

外交政策》一篇分析文章表示,世界正逐漸分裂成兩個對立的集團,企業未來將再也無法忽視地緣政治上的風險[8]

參見

參考資料

  1. .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2022-10-14 [202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2. . 天下雜誌. 2023-02-21 [2023-03-25].
  3. . NEWSWEEK DIGITAL LLC. 2020-07-12 [202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4.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2022-04-13 [202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5. . The New York Times. 2022-11-18 [202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1).
  6. . The Globe and Mail Inc. 2022-10-17 [202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3).
  7. . 法廣. 2023-01-10 [202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8. . Foreign Policy. 2023-01-04 [202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