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

厉以宁1930年11月22日—2023年2月27日),男,江苏仪征人,生于南京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成员。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2][3]

厉以宁
性别
出生1930年11月22日
 中国南京市
逝世2023年2月27日(2023岁—02—27)(92岁)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协和医院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江苏仪征
教育程度北京大学经济系(1955年)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民主同盟
经历
代表作
    •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 《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
    • 《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
    • 《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
    • 《经济学的伦理问题》
    • 《环境经济学》

生平

厉以宁于4岁时随家人迁居到上海,1941年考上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1943年随家人迁居到湖南沅陵,考上长沙市雅礼中学。1946年重返南京,转到南京市金陵大学附中读高二。1949年2月以优等生资格接到金陵大学化学工程系录取通知书。同年12月厉以宁到湖南省沅陵市参加工作,在一家消费合作社担任会计。1951年参加高考,他委托当时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的赵辉杰代为报名。同年7月厉以宁在湖南长沙应试,同年8月接到录取通知书,考上北京大学经济学系[4],受教于陈岱孙陈振汉赵迺抟[5]。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6]。厉以宁在经济系的资料室从事了二十年的编译工作。这段工作经历对于改革开放后厉以宁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影响很大。[5]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厉以宁翻译了超过200万字,主办《国外经济学动态》杂志并且撰写其中绝大多数文章,介绍了凯恩斯熊彼特哈耶克希克斯等人思想。[7]

1985年至1992年任北大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1988年3月至1993年3月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8]。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9]。1993年至1994年任北大工商管理学院(现名光华管理学院)院长,1994年至2005年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0][11]。2005年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成立,厉以宁担任首任院长。同年11月6日在厉以宁的倡议下,成立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

1999年7月11日北大成立学部学术委员会,设立社会科学学部,厉以宁担任首任学部主任。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2]。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3]。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4]。2013年任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3年2月27日19时31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15][16]

著作

经济学著作80余种。如

  • 《论加尔布雷思的制度经济学说》1979年商务印书馆
  • 《关于经济问题的通信》1984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 《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1994年1月江苏人民出版社
  • 《怎样组建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企业》1998年3月
  • 《论民营经济》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201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诗词

  • 《厉以宁诗词选集》(上下卷),2008商务印书馆
  • 《厉以宁诗词全集》 2017商务印书馆

文集

  • 《厉以宁经济评论集》经济科学出版社 / 2005-01
  • 《厉以宁自选集》学习出版社 / 2008-10
  • 《厉以宁经济史文集》全6卷8册,商务印书馆 / 2015-08
    • 第1卷:希腊古代经济史(全两册)
    • 第2卷: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全两册)
    • 第3卷:资本主义的起源 比较经济史研究
    • 第4卷:工业化和制度调整——西欧经济史研究
    • 第5卷: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
    • 第6卷: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

学术贡献

厉以宁在中国大陆经济学界享有盛名,因其在1980年代较早提出了对产权不清晰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进行大规模股份制改造的构想,而被经济学界冠以“厉股份”的绰号。在1986年北大“五四”科学讨论会上,厉以宁提出“经济改革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价格改革,而取决于所有制的改革,也就是企业体制的改革。”[17]厉以宁与享有“吴市场”之名的吴敬琏、第一代改革派经济学家于光远等经济学家同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奠基人。

2005年,厉以宁任组长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题组向中央报送了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后,支持民营经济的三十六条政策(非公经济36条)出台。厉以宁又多了一个“厉民营”的称号。他表示“无民不稳”“无民不富”“无民不活”。[17]

2008年,厉以宁又提出农村土地改革,被称为“厉土地”。[17]

奖项和荣誉

2004年荣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18] 2013年获得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2016年获得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2018年获得国务院、党中央改革先锋称号、奖章,被称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19]

基尼系数算法争议

2002年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厉以宁教授给出了一个适用于中国的基尼系数的算法。他说:“中国目前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并且是个二元经济的国家,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结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别很大,不能笼统地用基尼系数来说明问题。我认为,按中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况来分析,可以先算出两个基尼系数:一个是城市的基尼系数,另一个是农村的基尼系数。然后再用加权平均方法算出一个基尼基数。”通过他的算法,中国的基尼系数从0.40以上被大幅降低到“0.32-0.35之间”。[20]

厉以宁的说法遭到一些学者的驳斥。批评者认为:

  1. 区域之间的价格差距在日本美国巴西印度都存在。印度的两元经济比中国还严重,是发展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典型案例。[21]
  2. 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商品和人的流通,从而使地区之间的价格差距愈来愈小。
  3. “研究收入差距的经济学家经常用更复杂的方法将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分解,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既然看到城乡收入差距,就应该提出以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为重点的政策建议。二元结构应是经济发展要消灭的目标,不能成为社会分配不均的托词。如果以两个基尼系数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中国的基尼系数仍是名列前茅。[21]

著名学生

李克强李源潮陆昊等都是厉以宁的学生。1991年厉以宁、孟晓苏、李源潮、李克强合著《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2018年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了本书英译本。

史东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熊维平,原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孟晓苏,现任汇力基金董事长。

家族

胞弟厉以京华南理工大学工管管理学院首任院长),厉以平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首任学部长),三人在学界号称“厉氏三兄弟”。

儿子厉伟,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儿媳崔京涛,深圳延宁董事长。

轶事

除了经济学方面的建树,厉以宁还以擅写中国古典诗词着称。

外界评价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研究他的经济思想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哪里来、为什么成功、要怎样发展”。[5]

许纪霖认为,厉以宁是只谈经济自由主义而不谈政治自由主义发展主义经济学家代表。[22]

参考文献

  1. . news.pku.edu.cn. [202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2. . 新浪财经. 2013-04-12 [2014-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3. . politics.people.com.cn. [2018-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6).
  4. . 金陵中学. 2020-04-17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5. . www.takungpao.com. [202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1).
  6. .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2016-10-21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7. . FT中文网. [202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8. . 中国人大网. 2021-10-09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9. . 中国人大网. 2020-11-26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10. . 中国人大网. 2021-10-09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11. . 中国人大网. 2021-10-09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12.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2003-02-19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13. . 中国日报网. 2011-02-15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14. . 人民网. 2013-03-12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15. . 澎湃新闻. 2023-02-27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16. . 联合新闻网. 2023-02-27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17. . www.chinanews.com.cn. [202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18. . 福冈アジア文化赏. [202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日语).
  19. . 大公网. 2023-02-28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20. 张玉玲,《厉以宁谈缩小收入差距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光明日报》 2002年1月7日
  21. 邢予青 《“基尼系数”要中国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08-28
  22. 许纪霖. (PDF). 现代中文学刊. 2011, 3 (1): 4 [2022-12-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3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