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資訊科技
印度資訊科技(印地語:,乌尔都语:)是主要由兩大部分:資訊科技服務管理和商業流程委外(BPO)组成的行業[1],它將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從1998年的1.2%增長到2017年的7.7%[2]。根據NASSCOM數據,該行業在2017年總收入為1,600億美元[3][4],出口收入為990億美元,國內收入為480億美元,增長超過13%。印度資訊科技服務出口在美國佔了三分之二[5]。
歷史
1967年,印度最早的資訊科技服務業在孟買誕生,當時塔塔集團與美國集團寶來公司合作[6]。第一個軟件出口區域SEEPZ(現代資訊科技園區的前身)於1973年在孟買成立。在1980年代的印度,有80%以上的軟件出口來自於SEEPZ[7]。
1991年,印度經濟經歷了重大的改革,開創了全球化和國際經濟一體的新時代。1993至2002年間,經濟每年增長率超過6%。阿塔爾·比哈里·瓦杰帕伊(1998到2004年間擔任總理)領導下的新政府將資訊科技的發展列為其五大優先事項,並成立了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和軟件開發工作組。
根據Wolcott & Goodman於2003年的報告,指出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和軟件開發工作組的作用:
由甚小孔徑終端可見印度放寬電信監管[8] 。Desai於2006年描述了印度在1991年放寬電信監管所採取的步驟:
1991年,塔塔通訊(VSNL)推出Gateway電子郵件服務,在1992年推出64 kbit/s租用線路服務,且於同年推出可見規模的商用互聯網接入。選舉結果通過國家信息中心的NICNET顯示。
“新電信政策,1999”(NTP 1999)進一步幫助印度開放了其電信部門。2000年“信息技術法”為印度電子交易和電子商務制定了法律程序。
2001年11月23日,歐盟 - 印度聯合學者小組正式成立,以進一步促進科技研究與開發。次年6月25日,印度和歐盟在科學和技術領域上開展雙邊合作。印度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擁有觀察員地位,而印度 - 歐盟聯合軟件教育和發展中心將設在班加羅爾[9]。
當今形勢
在现今經濟中,印度是最大的科技出口國。出口占印度科技行業的總收入的79%。然而,國內市場也很重要,收入增長強勁[2]。該行業在印度出口總額中佔的份額(商品加服務)從1998財政年度的不到4%增加到2012財政年度的約25%。根據Sharma(2006)的數據,截至2006年,印度資訊科技业佔該國GDP的40%,出口收入的30%,而員工人數僅佔25%。據高德納諮詢公司稱,“印度五大IT服務提供商”是塔塔諮詢服務公司,印孚瑟斯,高知特,維布絡和HCL技術公司[10][11]。
主要資訊科技中心
班加羅爾
班加羅爾被稱為印度矽谷[12][13]。市中值得注意的科技園區是電子城一期和二期,班加羅爾國際科技園、高科技園區、Embassy GolfLinks Business Park、Manyata Embassy Business Park、Global Village Tech Park和Embassy TechVillage。
昌迪加爾
昌迪加爾也是不斷發展的國際資訊科技服務和外包出口城市之一。Rajiv Gandhi Chandigarh Technology Park(RGCTP)和Phase 8b Mohali是該市著名的科技園。下一個即將興建的科技園將成為世界貿易中心[14] 。
另见
- 印度電子及半導體製造業
- 印度超級電腦
- 印度資訊科技公司名單
參考文獻
- Nirmal, Rajalakshmi. . The Hindu. [26 Febr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英语).
- . NASSCOM. [15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0).
- Singh, Shelley. . 14 September 2017 [3 Nov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The Economic Times.
- . IndiaTimes.com. [3 Nov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 [2019-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 . Doccentre.net. [22 Jul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7).
- (PDF). www.itida.gov.eg. [22 July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9-21).
- . Spacejournal.ohio.edu. [28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1).
- Inc, lbp. . Int'l Business Publication. 2013: 300. ISBN 1433081903.
- . Gartner.com. 7 May 2012 [28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8).
- . DigiFutura.com. 22 September 2015 [3 November 2017].
- Canton, Naomi. . CNN. [6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8).
- RAI, SARITHA. . New York Times. [20 March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3).
- . The Economic Times. 2015-12-07 [201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 Udgirkar, Trushna. . [2019-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 . www.PharmaBiz.com. [3 Nov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 . The New Indian Express. [2019-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5).
- . timesofindia-economictimes. [2019-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newindianexpress.com. [1 April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 Banerjee, Shoumojit. . The Hindu. 27 May 2017 [2 August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 [2019-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 Goswami, Ranjit. . East Asia Forum. [2 Jan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1) (英语).
延伸閱讀
- Sharma, Dinesh C. . MIT Press. 2015: 274 [2019-03-02]. ISBN 978026202875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 Parayil, G. . Springer. 2016: 242. ISBN 9780230595613.
- Vittal, N.; Mahalingam, S. . Manas Publications. 2001: 416. ISBN 9788170491194.
- Franda, Marcus F. . Rowman & Littlefield. 2002: 251. ISBN 9780742519466.
- Ezer, Jonathan. . 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2010: 268. ISBN 9783838372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