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维文

卡维文 (源自梵语 "kavi",意即“诗人”)[1]古爪哇文 是起源于爪哇书写系统。此书写系统自公元8世纪到大约公元16世纪在海洋东南亚广泛地被使用[2] 卡维文是由在南印度的帕拉瓦王朝泰米尔王国的商人所带来的帕拉瓦文所衍生的,[3] 主要用于编写淡米尔语, 梵语和古爪哇语。卡维文是传统的印度尼西亚文的祖先,例如爪哇文,巴厘文以及传统的菲律宾文,如吕宋内湖省铜板铭文 822A.D. 和 公元1500年的贝贝因字母

卡维文
类型
元音附标文本
使用时期
公元8世纪至16世纪
书写方向从左至右 编辑维基数据
语言印度尼西亚语言菲律宾语言马来西亚语言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婆罗米文
子体系巴厘文
巴塔克文
贝贝因字母
库利坦字母
布希德文
哈努诺文
爪哇字母
隆塔拉文
巽他文
仁崇字母
勒姜文
塔格班瓦文
Unicode
范围U+11F00–U+11F5F

概述

一些东南亚文本是卡维文的派生。这是由东南亚研究学学者们乔治·赛代斯和D·G·E·霍尔提出的。[来源请求] 帕拉瓦文曾主要被用于书写中古淡米尔语

已知最早的卡维文文本是位于东爪哇辛加萨里王国时期。更多的文本是在满者伯夷、东爪哇、巴厘岛、婆罗洲苏门答腊

这些文本是元音附标文本,每个字符可被读出一个固有元音,而变音符号被使用,既可以抑制元音和代表一个纯粹的辅音,或代表其它的元音。

一个众所周知以卡维文书写的书面文档是1989年发现于贝湖附近的拉古那铜版铭文(Laguna Copperplate Inscription)[4] 。 它上面刻有塞迦纪年 822,即公元900年5月10日,[5] 和书写包含许多外来词的马来语例如梵语。当中一些非马来语的词汇的起源是模棱两个两可的,可能源自古爪哇语或古他加禄语[6] 这份文档,比其他最近几年发现于该国如武端的金塔拉和在宿雾岛发现的14世纪的陶器及黄金珠宝在修订古代菲律宾历史中更为重要。

图片

以卡维文写成的石碑(拷贝) 爪哇字母与其他印度字母的比较

注释

  1. (PDF). [2018-05-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02).
  2. De Casparis, J. G. Indonesian Palaeography: A History of Writing in Indonesia from the beginnings to c. AD 1500, Leiden/Koln, 1975
  3. . [2016-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3).
  4. .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2008-10-21 [2008-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4).
  5. . [2018-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5).
  6. Postma, Antoon. (1992). The Laguna Copper-Plate Inscription: Text and Commentary. Philippine Studies vol. 40, no. 2:183-203

参考文献

参阅

  • 菲律宾每日询问报(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 贝贝因字母(Baybayin)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卡维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