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卡拉
卡洛·卡拉(義大利語:,義大利語發音:[ˈkarlo karˈra],1881年2月11日—1966年4月13日),意大利画家。他开始是未来主义运动的重要成员,於1915年退出,后来又加入形而上画派。其代表作有《无政府主义者加利的葬礼》和《爱国庆祝会》等。
Carlo Carrà | |
---|---|
卡洛·卡拉 | |
出生 | 義大利王國夸尔年托 | 1881年2月11日
逝世 | 1966年4月13日 義大利米兰 | (85歲)
知名于 | 油画 |
运动 | 未来主义 |
生平和创作
早年
1881年2月11日,卡洛·卡拉出生于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的夸尔年托。12岁起先后作过民间工艺师的学徒、泥水工、民间壁画画师,14岁迁居米兰。1889-1890年曾为巴黎万国博览会展览厅设计装演。此后,他赴伦敦谋生,结识意大利无政府主义流亡者来往,接触了马克思和巴枯宁的著作。1904年起,卡洛年先后入米兰工艺美术学院、布雷拉美术学院学画。[1]:247
未来主义时期
1909年他在“艺术家之家”举办的美展上认识了未来派画家波丘尼和拉素洛。次年,三人和塞韦里尼、巴拉一起签署了马里内蒂起草的《未来主义宣言》。他的一系列画作着重体现形体的“运动”和运行速度,紧扣时代,这些作品包括《离开剧场》、《游泳者》、《电车对我说些什么》、《马里内蒂肖像》等。1909年起,开始绘制油画《无政府主义加利的葬礼》。次年作了修改,吸纳了立体派分割形体的技法。1912年2月于巴黎伯恩海姆画廊展出。1913年卡拉前往佛罗伦萨任职于一家未来主义刊物,为期2年。一战爆发后谋求摆脱未来主义影响,1916年连发两篇论文号召回归传统。[1]:248
画风
卡拉推崇乔托朴实无华的精神,提倡从日常物品中提炼艺术。之后又学习塞尚研究静物的方法,用于人体模特上,用明暗虚实变化来渲染神秘气氛。形而上派时期,他取法亨利·卢梭和德朗,提倡幻想精神。这时期的绘画中常有强烈的反射光,营造出梦幻般的效果。这时期的绘画,在用光上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壁画时分类似。[2]:54
参考资料
- 戈戈.卡洛·卡拉——联系未来主义与形而上画派的桥梁画家[J].外国文艺,1994,(第6期).
- 晨朋著. 20世纪意大利美术. 长沙市: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延伸阅读
- Carrà: Tutta l'opera pittorica, vol. 1 (1900-1930), vol. 2 (1931-1950), vol. 3 (1951-1966), a cura di Massimo Carrà, Edizioni dell'Annunciata, Milano 1967-68.
- PONTIGGIA Elena, CARRA' Massimo, Carlo Carrà. I miei ricordi. Opera grafica 1922-1964, Edizioni Medusa, Milano 2004, pp. 111.
- Carlo Carrà: mostra antologica, cat. della mostra a cura di Gian Alberto dell'Acqua e Massimo Carrà, (Milano, Palazzo Reale), Motta, Milano 1987.
- Carrà: Disegni, a cura di Franco Russoli e Massimo Carrà, Grafis, Bologna 1977.
- Carlo Carrà (1881-1966), cat. della mostra a cura di Augusta Monferini, (Roma,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Moderna), Electa, Milano 1994. ISBN 88-435-5091-8.
- Carlo Carrà: 1881-1966, cat. della mostra a cura di Maria Cristina Bandera, (Alba, Fondazione Ferrero, 2012-2013), 24Ore Cultura, Milano 2012. ISBN 978-88-664-8112-6.
- Giuseppe Bergamini, Giancarlo Pauletto. Carrà: disegni e acqueforti 1907-1965, Pordenone, Edizioni Concordia, Centro Iniziative Culturali, Collana Edizioni d'arte, Fuori serie, 2007, pp. 117. ISBN 978888426029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