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男爵列表
南朝宋的封爵制度承襲晉制,開國縣男為第二品爵。[1]縣為男國者,改稱縣令長為相,相最初向國主稱臣,宋孝武帝時革除稱臣之制。[2]男國置典書令、典祠令、典衛令、治書、世子庶子、陵長、廟長、牧長、謁者、中大夫、舍人、典醫丞、典府丞等官。[3]除開國縣男之外,又有五等縣男,為虛封爵,不開國,無食邑。
南朝梁時,開國縣男位視比二千石,班次之。男國置相、典祠長、典書丞等官,國官皆向國主稱臣。[4]
以下的列表,列出南朝可考的男爵。
開國男
臨沅國
臨沅國(408年—479年)[8][9] | |||||
以征廣固戰亡封,食邑5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臨沅縣開國男 | 孟龍符 | 408年追封 | ||
2 | 臨沅縣開國男 | 孟微生 | 孟龍符弟子 | ||
3 | 臨沅縣開國男 | 孟佛護 | ?—479年 | 孟微生弟子 | |
齊受禪,國除 |
永新國
永新國(410年—479年)[10][11] | |||||
以征廣固之功封,食邑5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永新縣開國男 | 劉鍾 | 410年—419年 | ||
2 | 永新縣開國男 | 劉敬義 | 劉鍾子 | ||
3 | 永新縣開國男 | 劉國重 | ?—479年 | 劉敬義子 | |
齊受禪,國除 |
陽豐國
陽豐國(410年—479年)[12][13] | |||||
以討盧循之功封,食邑25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陽豐縣開國男 | 孟懷玉 | 410年—415年 | ||
2 | 陽豐縣開國男 | 孟慧熙 | 孟懷玉子 | ||
3 | 陽豐縣開國男 | 孟宗 | ?—479年 | 孟慧熙子 | |
齊受禪,國除 |
高昌國
高昌國(413年—?)[15] | |||||
以父鍾平蜀之功封,食邑1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高昌縣開國男 | 劉敬順 | 413年—? | 劉鍾子 | |
2 | 高昌縣開國男 | 劉國須 | 劉敬順子 | ||
無子,國除 |
寧新國
寧新國(413年—479年)[16] | |||||
以平蜀之功封,食邑44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寧新縣開國男 | 沈叔任 | 413年—418年 | ||
2 | 寧新縣開國男 | 沈暢之 | ?—461年 | 沈叔任孫 | |
3 | 寧新縣開國男 | 沈曄 | ?—479年 | 沈暢之子 | |
齊受禪,國除 |
陽山國
陽山國(415年—447年)[17] | |||||
以平司馬休之及廣固之功封,食邑5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陽山縣開國男 | 壯男 | 胡藩 | 415年—433年 | |
2 | 陽山縣開國男 | 胡隆世 | 胡藩子 | ||
3 | 陽山縣開國男 | 胡乾秀 | ?—447年 | 胡隆世子 | |
有罪,國除 |
新康國
新康國(415年—479年)[18][19] | |||||
以討司馬休之、魯宗之之功封,食邑5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新康縣開國男 | 劉虔之 | 415年追封 | ||
2 | 新康縣開國男 | 壯男 | 劉康祖 | ?—450年 | 劉虔之子 |
3 | 新康縣開國男 | ? | |||
齊受禪,國除 |
新寧國
新寧國(415年—?)[20] | |||||
以前後功勞封,食邑5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新寧縣開國男 | 蒯恩 | 415年—418年 | ||
2 | 新寧縣開國男 | 蒯國才 | 蒯恩子 | ||
3 | 新寧縣開國男 | 蒯慧度 | 蒯國才子 | ||
無子,國除 |
西平國
西平國(417年—?)[21] | |||||
以堅守魏軍攻逼六旬之節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西平縣開國男 | 王康 | 417年—420年 | ||
2 | 西平縣開國男 | 王天祐 | ?—450年 | 王康兄子 | |
3 | 西平縣開國男 | 王懷祖 | 王天祐子 | ||
? |
番禺國
番禺國(420年—479年)[22][23] | |||||
以南北征討之功封,食邑4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番禺縣開國男 | 褚叔度 | 420年—424年 | ||
2 | 番禺縣開國男 | 褚恬之 | 褚叔度子 | ||
3 | 番禺縣開國男 | 褚昭 | 褚恬之子 | ||
4 | 番禺縣開國男 | 褚瑄 | ?—479年 | 褚昭子 | |
齊受禪,國除 |
觀陽國
觀陽國(420年—479年)[24][25] | |||||
以前後功封,食邑4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觀陽縣開國男 | 毛德祖 | 420年—429年 | ||
2 | 觀陽縣開國男 | 毛詡之 | 457年—479年 | 毛德祖弟孫 | |
齊受禪,國除 |
南平國
南平國(457年—?)[31] | |||||
以討臧質之功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南平縣開國男 | 沈靈賜 | 457年—? | ||
? |
吳昌國
吳昌國(458年—465年)[32] | |||||
以南下預密之功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吳昌縣開國男 | 戴法興 | 458年—465年 | ||
伏誅,國除 |
湘鄉國
湘鄉國(458年—479年)[32][33][34] | |||||
以南下預密之功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湘鄉縣開國男 | 戴明寶 | 458年—466年 | ||
進爵為侯,後削增封 | |||||
1 | 湘鄉縣開國男 | 戴明寶 | 467年—477年 | ||
齊受禪,國除 |
宜陽國
宜陽國(465年)[38] | |||||
以助帝誅群公之功封,食邑300戶→4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宜陽縣開國男 | 童太壹 | 465年 | ||
伏誅,國除 |
衡山國
衡山國(466年—479年)[42][43][44] | |||||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衡山縣開國男 | 王穆之 | 466年—471年 | ||
2 | 衡山縣開國男 | ? | ?—479年 | ||
齊受禪,國除 |
武功國
武功國(466年—?)[42] | |||||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武功縣開國男 | 頓生 | 466年—? | ||
? |
清水國
清水國(466年—?)[42] | |||||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清水縣開國男 | 周普孫 | 466年—? | ||
? |
龍川國
龍川國(466年—?)[42] | |||||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龍川縣開國男 | 朱重恩 | 466年—? | ||
? |
贛國
贛國(466年—?)[49] | |||||
以討薛安都之功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贛縣開國男 | 周寧民 | 466年—? | ||
? |
鍾武國/湘南國
鍾武國(467年—468年)/湘南國(468年—479年)[52][53] | |||||
以討殷琰之功封,食邑4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鍾武縣開國男→湘南縣開國男 | 呂安國 | 467年—479年 | ||
齊受禪,進爵為侯 |
安陽國
安陽國(468年)[56] | |||||
以殺虜子都公費拔等歸降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安陽縣開國男 | 常超越 | 468年 | ||
為魏軍所殺,國除 |
真陽國
真陽國(468年)[56] | |||||
以殺虜子都公費拔等歸降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真陽縣開國男 | 垣式寶 | 468年 | ||
為魏軍所殺,國除 |
樂安國
樂安國(474年—476年)[57] | |||||
以討劉休範之功封,食邑300戶→5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樂安縣開國男 | 高道慶 | 474年—476年 | ||
伏誅,國除 |
萇壽國
萇壽國(476年—478年)[59] | |||||
以討劉景素之功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萇壽縣開國男 | 王宜興 | 476年—478年 | ||
伏誅,國除 |
葛陽國
葛陽國(476年—478年)[60] | |||||
以討劉景素之功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葛陽縣開國男 | 彭文之 | 476年—478年 | ||
伏誅,國除 |
羅江國/監利國
羅江國(477年—479年)/監利國(479年—495年)[65][66] | |||||
以討袁粲之功封,食邑4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羅江縣開國男→監利縣開國男 | 曹虎 | 477年—495年 | ||
進爵為侯 |
豐陽國
豐陽國(479年—502年)[67] | |||||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豐陽縣開國男 | 劉僧副 | 479年—486年 | ||
2 | 豐陽縣開國男 | ? | |||
梁受禪,國除 |
平固國
平固國(479年—502年)[69] | |||||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平固縣開國男 | 尹略 | 479年—490年 | ||
2 | 平固縣開國男 | ? | |||
梁受禪,國除 |
新陽國
新陽國(479年—502年)[71] | |||||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新陽縣開國男 | 紀僧真 | 479年—499年 | ||
梁受禪,國除 |
州陵國
州陵國(479年—486年)[72] | |||||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州陵縣開國男 | 楊法持 | 479年—486年 | ||
有罪,國除 |
劉陽國
劉陽國(479年—502年)[73] | |||||
以佐命之功封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劉陽縣開國男 | 呂文顯 | 479年—? | ||
梁受禪,國除 |
臨汝國
臨汝國(494年)[75] | |||||
以父勳封,食邑3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臨汝縣開國男 | 蕭坦之 | 494年 | ||
進爵為伯 |
新吳國
新吳國(498年—502年)[78] | |||||
以平王敬則之功封,食邑4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新吳縣開國男 | 左興盛 | 498年—502年 | ||
梁受禪,國除 |
湘陰國
湘陰國(498年—502年)[78] | |||||
以平王敬則之功封,食邑4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湘陰縣開國男 | 劉山陽 | 498年—502年 | ||
被杀,梁受禪,國除 |
沙陽國
沙陽國(498年—502年)[78] | |||||
以平王敬則之功封,食邑4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沙陽縣開國男 | 胡松 | 498年—502年 | ||
伏诛,國除 |
餘干國
餘干國(500年—501年)[79] | |||||
以平崔慧景之功封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餘干縣開國男 | 茹法珍 | 500年—501年 | ||
伏誅,國除 |
竟陵國
竟陵國(500年—501年)[79] | |||||
以平崔慧景之功封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竟陵縣開國男 | 梅蟲兒 | 500年—501年 | ||
伏誅,國除 |
增城國
增城國(502年—507年)[80] | |||||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2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增城縣開國男 | 馮道根 | 502年—507年 | ||
進爵為伯 |
祁阳國
祁阳國[83]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祁阳县开国男 | 赵景悦 | 504年前後 |
益昌國
益昌國[85] | |||||
?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益昌縣開國男 | 程虔 | ?—549年 | ||
? |
五等男
晉興縣五等男
晉興縣五等男(445年—469年)[91][92] | |||||
以不附彭城王義康封,不開國,無食邑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晉興縣五等男 | 蕭承之 | 445年—447年 | ||
2 | 晉興縣五等男 | 蕭道成 | 452年—469年 | 蕭承之第三子 | |
進封西陽縣開國侯,本爵降一等(晉壽縣侯)赐予次子嶷 |
南昌縣五等男
南昌縣五等男[95] | |||||
不開國,無食邑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南昌縣五等男 | 南齊時 | ||||
? |
參考文獻
- 《通典 卷三十七 职官十九》:“第二品:特进、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诸持节都督、开国县侯伯子男(爵)。”
- 《宋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先是郡縣為封國者,內史、相並於國主稱臣,去任便止。至世祖孝建中,始革此制,為下官致敬。”
- 《宋書 卷四十 志第三十》:“有郎中令、中尉、大農為三卿。大國置左右常侍各三人,省郎中,置侍郎二人……典書、典祠、典衛、學官令、典書令丞各一人,治書四人,中尉司馬、世子庶子、陵廟牧長各一人,謁者四人,中大夫六人,舍人十人,典醫丞、典府丞各一人。宋氏以來,一用晉制,雖大小國,皆有三軍。晉制,典書令在常侍下,侍郎上;江左則侍郎次常侍,而典書令居三軍下矣。江左以來,公國則無中尉、常侍、三軍,侯國又無大農、侍郎,伯子男唯典書以下,又無學官令矣。”
- 《隋書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諸王公侯國官,皆稱臣。上於天朝,皆稱陪臣。有所陳,皆曰上疏。其公文曰言事……開國諸男,位視比二千石,班次之。公已下,各置相、典祠、典書令、典衛長一人……公已下,各置相、典祠、典書令、典衛長一人……男典祠謂之長,典書謂之丞,無典衛。”
- 《隋書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開國子,第五品。開國男,第六品。並視二千石。”
- 《羅健買地券》:“堂邑郡高山縣都鄉治下里蘭陵太守、劉陽縣開國男羅健、妻旳。”
- 《羅道訓買地券》:“宋元嘉卅年太歲癸巳七月辛丑朔廿一日辛酉……彭城都鄉安上里羅道訓。以義熙五年六月三日庚申,詔書除襲父封劉陽縣開國男,食邑五百戶,地方卅五里。”
- 《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乃追封臨沅縣男,食邑五百戶。無子,弟仙客以子微生嗣封。太祖元嘉中,有罪奪爵,徙廣州。以微生弟彥祖子佛護襲爵。齊受禪,國除。”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臨沅男相,漢舊縣。”
- 《宋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以廣固功,封永新縣男,食邑五百戶……子敬義嗣。敬義官至馬頭太守,卒。子國重嗣,齊受禪,國除。”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永新男相,吳立。”
- 《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仍南追循,循平,又封陽豐縣男,食邑二百五十戶……懷玉別封陽豐男,子慧熙嗣,坐廢祭祀奪爵。慧熙子宗嗣,竟陵太守,中大夫。”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陽豐男相,吳曰陽城,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 《宋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九年,以前後功封望蔡縣男,食邑五百戶,加龍驤將軍……永初二年,遷太子右衛率。明年,卒官,時年六十。追論討司馬休之功,進爵為子,增邑三百戶。”
- 《宋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平蜀功,應封四百戶男,以先有封爵,減戶以賜次子敬順高昌縣男,食邑百戶……鍾次子高昌男敬順,卒,子國須嗣。須卒,無子,國除。”
- 《宋書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以平蜀全涪之功,封寧新縣男,食邑四百四十戶……演之兄融之子暢之,襲寧新縣男。大明中,為海陵王休茂北中郎諮議參軍,為休茂所殺,追贈黃門郎。子曄嗣。齊受禪,國除。”
- 《宋書 卷五十 列傳第十》:“論平司馬休之及廣固功,封陽山縣男,食邑五百戶……誕世兄車騎參軍新興太守景世、景世弟寶世,詣廷尉歸罪,並徙遠州。乾秀奪國。”
- 《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戰敗見殺,追贈梁、秦二州刺史,封新康縣男,食邑五百戶……可贈益州刺史,諡曰壯男。傳國至齊受禪,國除。”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新康男相,吴曰新阳,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 《宋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高祖錄其前後功勞,封新寧縣男,食邑五百戶。”
-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高祖嘉康節,封西平縣男,食邑三百戶,進號龍驤將軍。迎康家還京邑。勸課農桑,百姓甚親賴之。永初元年卒金墉,時年四十九,葬於偃師城西。追贈輔國將軍。無子,以兄河西太守基子天祐嗣。當太祖元嘉二十七年,隨劉康祖伐索虜敗沒,子懷祖嗣。”
- 《宋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叔度南北征討,常管戎要,西夏不虔,誠著嶺表,可封番禺縣男,食邑四百戶……子恬之嗣,官至南琅邪太守。恬之卒,子昭嗣。昭卒,子瑄嗣。齊受禪,國除。”
- 《宋書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番禺男相,漢舊縣。”
- 《宋書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高祖踐阼,進號冠軍。論前後功,封觀陽縣男,食邑四百戶。又除督司雍并三州豫州之潁川兗州之陳留諸軍事、司州刺史,將軍如故。太祖元嘉六年,死於虜中,時年六十五。世祖大明元年,以德祖弟子熙祚第二息詡之紹德祖封。”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观阳男相,吴立。”
- 《宋書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竺夔上言東陽城被攻毀壞,不可守,移鎮長廣之不其城。夔以固守功,進號前將軍,封建陵縣男,食邑四百戶。”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建陵男相,吴立,属苍梧,宋末度。”
- 《宋書 卷八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五月四日,率所領騎為前鋒,直入殿庭,賊尚有數百人,一時奔散。以功封南鄉縣男,食邑五百戶……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并前千戶。”
- 《宋書 卷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封高禽新陽縣男,食邑三百戶。”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新阳男相,《永初郡国》有,何、徐不注置立。”
-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沈靈賜以破質前軍於南陵功,封南平縣男,食邑三百戶。”
-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大明二年,三典籤並以南下預密謀,封法興吳昌縣男,明寶湘鄉縣男,閑高昌縣男,食邑各三百戶。閑時已卒,追加爵封。”
-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太宗初,天下反叛,軍務煩擾,以明寶舊人,屢經戎事,復委任之,以為前軍將軍。事平,遷宣威將軍、晉陵太守,進爵為侯,增邑四百戶。泰始三年,坐參掌戎事,多納賄貨,削增封官爵……昇明初,年老,拜太中大夫,病卒。”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湘乡男相,前汉无,后汉属零陵。”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高昌男相,吴立。”
- 《宋書 卷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胡思祖高平縣男,食邑二百戶。”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高平男相,吳立。”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屯騎校尉南清河太守譚金、強弩將軍童太壹、車騎中兵參軍沈攸之,誠略沈果,忠幹勇鷙,消蕩氛翳,首制鯨凶,宜裂河山,以酬勳義。金可封平都縣男,太壹宜陽縣男,攸之東興縣男,食邑各三百戶……金遷驍騎將軍,增邑百戶。太壹,東莞人也。自強弩遷左軍將軍,增邑百戶。金、太壹並與宗越俱死。”
-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前廢帝景和元年,除豫章王子尚車騎中兵參軍,直閤,與宗越、譚金等並為廢帝所寵,誅戮群公,攸之等皆為之用命。封東興縣侯,食邑五百戶。”
- 《宋書 卷八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安都從子索兒,前廢帝景和中,為前軍將軍,直閤,從誅諸公,封武安縣男,食邑三百戶……索兒走向樂平縣界,為申令孫子孝叔所斬。”
- 《宋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太宗初,以軍功為驍騎將軍,封邵陽縣男,食邑三百戶。尋坐巧佞奪爵。”
-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假輔國將軍游擊將軍彭城杜幼文、龍驤將軍羽林監太原王穆之、龍驤將軍羽林監濟北頓生、龍驤將軍羽林監沛郡周普孫、員外散騎侍郎朱重恩等五人,幼文經晉陵破賊,在軍統攻道,南伐濃湖,普孫副沈攸之都統眾軍,穆之、生、重恩並南伐有功,今封幼文邵陵郡邵陽縣,穆之封衡陽郡衡山縣,生封始平郡武功縣,普孫封順陽郡清水縣,重恩封南海郡龍川縣,並開國男,食邑各三百戶。”
- 《宋書 卷八 本紀第八》:“妖寇宋逸攻合肥,殺汝陰太守王穆之,郡縣討平之。”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衡山男相,吴立曰衡阳,晋惠帝更名。”
-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軍主張靈符,東南征討有功,封上饒縣男,食邑三百戶。前征北長兼行參軍楊覆,以貴口有功,封綏城縣男,食邑二百戶。追贈虞洽、檀玢給事中。以李萬周為步兵校尉。陳懷真以斬劉胡功,追封永豐縣男,食邑三百戶。”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上饶男相,吴立。”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绥成男相,《永初郡国》、何、徐并有。”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永丰男相,吴立。”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周寧民於鄉里起義討薛安都,亦以軍功至軍校。泰始初,封贛縣男,食邑三百戶。官至寧朔將軍、徐州刺史,鍾離太守。”
- 《宋書 卷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景遠尋病卒,太宗嘉其功,追贈冠軍將軍、豫州刺史,追封含洭縣男,食邑三百戶,以文萇代為汝陰太守。”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含洭男相,汉旧县,属桂阳。”
- 《南齊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安國勳第一,封彭澤縣男,未拜,明年,改封鍾武縣,加邑為四百戶。累至寧朔將軍、義陽太守。四年,又改封湘南縣男……建元元年,進爵,增邑六百戶。”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湘南男相,汉旧县,属长沙。”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攻合肥,破之,累遷至將校,以功封葛陽縣男,食邑二百戶……進爵為侯,改封聞喜縣,增邑千戶。”
- 《宋書 卷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事寧,封吉陽縣男,食邑三百戶……及攸之為逆,蘊密與司徒袁粲等結謀,事在粲傳。事敗,走鬥場,追禽,斬於秣陵市。”
- 《宋書 卷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勉與常珍奇書,勸令反虜,珍奇乃與子超越、羽林監垣式寶,於譙殺虜子都公費拔等凡三千餘人。勉馳驛以聞,太宗大喜,以珍奇為使持節、都督司北豫二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司州刺史,汝南新蔡縣侯,食邑千戶,超越輔國將軍、北豫州刺史,潁川汝陽□□三郡太守,安陽縣男,式寶輔國將軍、陳南頓二郡太守,真陽縣男,食邑三百戶。珍奇為虜所攻,引軍南出,虜追擊破之,珍奇走依山,得至壽陽,超越、式寶為人所殺。”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高道慶亦至軍校驍游,以平桂陽王休範功,封樂安縣男,食邑三百戶。建平王景素反,道慶領軍北討,而與景素通謀。及事平,自啟求增邑五百戶,詔加二百,并前五百戶……齊王與袁粲等議,收付廷尉,賜死。”
-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文盛為奉朝請,預平桂陽王休範,封廣晉縣男,食邑四百戶。”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以平建平王景素功,封長壽縣男,食邑三百戶。至是為屯騎校尉,加輔國將軍。”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討建平王景素功,封葛陽縣男,食邑三百戶。順帝初,為輔國將軍、左軍將軍、南濮陽太守、直閤,領右細仗盪主。沈攸之平後,齊王收之下獄,賜死。”
- 《梁書 卷九 列傳第三》:“父天生,宋末為列將,於石頭克司徒袁粲,以勳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上黃縣男。”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上黃男相,宋初屬襄陽,後度。二漢、晉並無此縣。”
- 《南齊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九》:“袁粲起事,太祖先遣烈助防城,仍隨諸將平石頭,封吉陽縣男。”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吉阳男相,吴立。”
- 《南齊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豫平石頭,封羅江縣男,除前軍將軍。上受禪,增邑為四百戶……建元元年冬,虎啟乞度封候官,尚書奏候官戶數殷廣,乃改封監利縣……進號平北將軍,爵為侯,增邑三百戶。”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罗江男相,吴立,属临海。”
- 《南齊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九》:“善明從弟僧副,官至前將軍,封豐陽男,三百戶。”
- 《南齊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建元元年,封廣晉縣男,邑三百戶。”
- 《南齊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建元初,封平固男,三百戶。永明八年,為游擊將軍,討巴東王子響,見害。”
- 《南齊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以勳懃封安復縣男,三百戶……海陵立,轉中領軍,進爵為公,二千戶。”
- 《南齊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三十七》:“建元初,帶東燕令,封新陽縣男,三百戶。”
- 《南齊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三十七》:“建元初,罷道,為寧朔將軍,封州陵縣男,三百戶……永明四年,坐役使將客,奪其鮭稟,削封。”
- 《南齊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三十七》:“封劉陽縣男……歷建武、永元之世,尚書右丞,少府卿。卒。”
- 《南齊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三十七》:“封望蔡縣男,食邑三百戶。”
- 《南齊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隆昌元年,追錄坦之父勳,封臨汝縣男,食邑三百戶……海陵即位,除黃門郎、兼衛尉卿,進爵伯,增邑為六百戶。”
- 《南齊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奉叔就帝求千戶侯,許之。高宗輔政,以為不可,封曲江縣男,三百戶,奉叔大怒,於眾中攘刀厲目,高宗說喻之,乃受。奉叔辭畢將之鎮,部伍已出。高宗慮其一出不可復制,與蕭諶謀,稱敕召奉叔於省內殺之,勇士數人拳擊久之乃死。”
- 《梁書 卷一 本紀第一》:“預蕭諶等定策勳,封建陽縣男,邑三百戶……授高祖中書監、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大司馬、錄尚書、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封建安郡公,食邑萬戶……”
-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封左興盛新吳縣男,崔恭祖遂興縣男,劉山陽湘陰縣男,胡松沙陽縣男,各四百戶,賞平敬則也。”
- 《南齊書 卷七 本紀第七》:“崔慧景平後,法珍封餘干縣男,蟲兒封竟陵縣男……茹法珍、梅蟲兒、王咺之等伏誅。”
- 《梁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高祖即位,以為驍騎將軍。封增城縣男,邑二百戶……益封三百戶,進爵為伯。”
- 《梁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天監元年,封南安縣男,邑三百戶。”校勘記:「南安」南史及冊府元龜七六五作「南陽」。
- 《梁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七》:“高祖踐阼,為步兵校尉,以奉迎勳封廣興男,邑三百戶。”
- 《魏書 帝纪第八》:“丁酉,扬州统军刘思祖大破衍众于邵阳,擒其冠军将军、邵阳县开国侯张惠绍,骁骑将军、祁阳县开国男赵景悦等十将,斩获数千级。”
- 《梁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又假欽節,都督衡州三郡兵,討桂陽、陽山、始興叛蠻,至即平破之。封安懷縣男,邑五百戶……增封五百戶,進爵為侯。”
- 《程虔墓誌》:“梁故威猛將軍諮議參軍益昌縣開國男宋新巴晉源三郡太守程虔,字子猷,陰時六十八……太歲己巳丁亥朔二月廿八日辛寅管記□。”
- 《梁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壽陽之役,邃卒于軍所,之高隸夏侯夔,平壽陽,仍除平北豫章長史、梁郡太守,封都城縣男,邑二百五十戶。”
- 《陳書 卷十一 列傳第五》:“量至,與僧辯并力,大破道期,斬其酋長,俘虜萬計。以功封廣晉縣男,邑三百戶……承聖元年,以功授左衛將軍,封謝沐縣侯,邑五百戶。”
- 《宋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三》:“以預討桓玄功,封曲江縣五等男。”
- 《宋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隨道憐北征廣固,賜爵建城縣五等男。”
- 《宋書 卷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以討道覆功,封華容縣五等男,徵廷尉。”
- 《南齊書 卷一 本紀第一》:“彭城王義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轉為江夏王司徒中兵參軍、龍驤將軍、南泰山太守,封晉興縣五等男……襲爵晉興縣五等男……除驍騎將軍,封西陽縣侯,邑六百戶。”
- 《南齊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太祖破薛索兒,改封西陽,以先爵賜為晉壽縣侯……以定策功,改封永安縣公,千五百戶。”
- 《宋書 卷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還為宋國五兵尚書,晉陵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封建陵縣五等子,追贈太常……起家太子太傅主簿,轉太子舍人,襲爵建陵子。”
- 《南齊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景文封江安侯,繢襲其本爵,為始平縣五等男。”
- 羅福頤《秦漢魏晉南北朝官印徵存》第409頁·南北朝官印·二·南齊官印:“南昌男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