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白话
南宁白话是粤语的一个次方言,属于粤语邕浔片,也是其代表性方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市区[1][2]。
南宁白话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 |
区域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城区 |
语系 | |
语言代码 | |
ISO 639-1 | zh |
ISO 639-2 | chi (B) zho (T) |
ISO 639-3 | yue |
历史
南宁白话为舶来语,是由明清时期的广东粤商入邕带来的白话演变而成的,经过上百年与南宁本土方言地融合,变成了今天的南宁白话。南宁白话的使用人数是在抗日战争开始之后才有大幅度的增长,而在此之前,南宁市的主流方言是邕州官话(即后来的下廓街官话),更早之前为南宁平话方言[3],但因为南宁市的推广普通话政策,现在南宁白话的使用空间不断地被压缩。
音系
声母
发音方法→ | 塞音 | 塞擦音 | 鼻音 | 边音 | 边擦音 | 擦音、半元音 | ||||
---|---|---|---|---|---|---|---|---|---|---|
清浊→ | 清 | 浊 | 清 | 浊 | ||||||
发音部位↓ | 不送气 | 送气 | 不送气 | 送气 | ||||||
双唇 | 帮[p] | 滂[pʰ] | 明[m] | |||||||
唇齿 | 非[f] | 云[v] | ||||||||
舌尖中 | 端[t] | 透[tʰ] | 泥[n] | |||||||
舌尖后 | 娘[ȵ] | |||||||||
舌叶 | 照[ʧ] | 穿[ʧʰ] | 诗[ʃ] | |||||||
舌面中 | 疑[ŋ] | 喻[j] | ||||||||
舌面后(舌根) | 不圆唇 | 见[k] | 溪[kʰ] | |||||||
圆唇 | 古[kʷ] | 困[kʷʰ] | ||||||||
喉 | 影[ʔ][Ø] | 晓[h] |
1、舌叶音[ʧ][ʧʰ][ʃ]与舌尖元音相拼时读舌尖前音[ʦ][ʦʰ][s]
声调
声调共九个。声调与调值和广州话音系一样。
1阴平调 55
2阴上调 35
3阴去调 33
4阳平调 21
5阳上调 13
6阳去调 22
7阴入调 5
8中入调 3
9阳入调 2
参考数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