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厮门
千厮门,也作「千斯门」,是十七座重庆城门靠嘉陵江边的两个开门之一,西距临江门约八百米,东距朝天门约五六百米,隔江与江北城相望,千厮门有瓮城,瓮城门向西,上书「千斯巩固」四字;正门向北,上书「千斯门」三字。
历史[1]
该门宋代即有,据《元史》卷一百五十四石抹按只、石抹不老传,至元十三年,石抹不老领随翼军五百人袭宋军,直抵重庆城下,攻千斯门,宋军惊溃,溺死者众,生擒三十余人[2]。
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朝天千斯门内大火[3]。
过去这里是粮货集散之地和仓库区,来去川北的货物与旅客多在此门上下船,其千帆竞发、人流攒动之况,曾盛极一时。其货物以棉花为大宗,所以有「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之谚。《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即千斯门内外有千仓万仓,预祝丰收满仓的意思[4][5]。
参见
-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
注释
- 《千斯门城楼赋》,周开封,
- 「至元十三年,不老领随翼军五百人,会招讨药剌海,竖栅于白水江岸以为备。不老乘夜袭宋军,直抵重庆城下,攻千斯门,宋军惊溃,溺死者众,生擒三十余人,获其旗帜甲仗以献。」,《元史》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一/石抹按只 石抹不老
- 《清史稿》卷四十一 志十六/灾异二 火/灾火
- 《老城门》,唐冶泽,冯庆豪编着,第32页
- 「重庆各城门的由来」,庄燕和,《历史知识》,1980年第4期,第26页
- 「开九门与闭八门」,金祥明等,《巴渝民间文学荟萃》,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第462页
- 「说重庆」(平水数板),《中国歌谣集成 四川卷 上册》,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四川卷编辑委员会编,2004.11,第76页
- 《重庆市景》,「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重庆鸟瞰」,甘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渝中区委员会文史数据委员会,《重庆渝中区文史数据 第十六辑》,2006.12,第257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