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石自然保留区

北投石自然保留区位于台湾台北市北投区北投溪河床,是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为保存北投石而设立的自然保留区[1]。此处为北投石已知的两处发现地之一,且为全台最小的自然保留区

北投石自然保留区
位置台北市北投区
面积0.2公顷
创建2013年12月26日
主管团体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

设置

北投石自然保留区

2013年4月8日,台北市政府将北投溪纳入《文化资产保存法》保护,正式将北投溪指定为北投石自然保留区,是台湾第一例适用《文化资产保存法》、以自然地景的身分认定为受法律保护的珍贵矿物。[2]

范围

自然保留区范围包括北投石含量较高且有新生成北投石之北投溪第二泷[lower-alpha 1]至第四泷间河堤内的行水区,面积约0.2公顷,两端分别以北投温泉博物馆热海饭店前之木栈桥为界,长度约300公尺[3]。其中北投溪第二泷出露较佳的北投石晶体,但因邻近马路且易到达,大部份已被破坏。第三泷的北投石保存最好,而第四泷则以细小的北投石晶体分布为主。全区为公园用地,权属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严格管制人员进出及其他利用事项。

参考数据

  1. . 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8).
  2. 陈慰慈. 复育北投石 北投溪列自然保留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时报电子报.2013-04-09
  3. (PDF). 台北市政府. 2013-03 [2014-10-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注释

    1. 泷是日文的小瀑布,北投溪下游到上游有一到五泷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北投石自然保留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