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琴书

北京琴书,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及京津之间的河北省三角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1]

北京琴书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宣武区天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分类曲艺
编号项目BJⅤ-2
登录2007年

简介

北京琴书形成于1940年代,前身是清朝流行于河北省安次县及北京郊区农村的五音大鼓(又名单琴大鼓、扬琴大鼓)。五音大鼓采用三弦四胡扬琴等伴奏。早期是农民自娱自乐,没有专业艺人。19世纪末,逐渐出现五音大鼓的专业艺人到北京、天津演出。1930年代至1940年代,在广播电台播唱五音大鼓时,仅使用一台扬琴伴奏,故又名“单琴大鼓”、“扬琴大鼓”。但是在书馆、庙会演出时,只用扬琴音量太小,故又加入四胡,后来又改称“琴书”。1940年代,关学曾在北京改用北京语音演唱五音大鼓,为一人站唱,左手敲铁片,右手用鼓楗敲击扁鼓,用扬琴和四胡伴奏。1951年,由关学曾定名为“北京琴书”[1][2][3]

“北京琴书”是北京的鼓曲中具代表性的曲种,“说似唱、唱似说”,唱腔中夹北京话说白,板式有快、慢、架、散。早期曲目多为长篇大书,后来关学曾和琴师吴长宝借鉴京韵大鼓的风格,改进了北京琴书,加入了多板式各种节奏的唱调,曲目转为短段[1]

北京琴书的首创者为关学曾,第二代传人主要有:殷长海、刘砚声、吴林有、尚文和、王树才等人[1]

参考文献

  1. . 北京市文化局. 2007-04-28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6).
  2. . 光明网. 2013-05-04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3. . 中国文明网. 2015-01-14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