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公開賽 (網球)
加拿大网球公开赛,因赞助商的缘故也称为由罗杰斯呈现的国家银行公开赛(英語:,法語:),又名加拿大大師賽(Canada Masters),以前也称为罗杰斯杯(Rogers Cup),是每年在加拿大舉辦的男女合办網球賽事。為ATP大師賽、WTA1000赛的其中一站。国家银行公开赛歷史頗為悠久,於1881年開始舉辦。場地為硬地。一般於每年的7到8月間舉辦。2021年起,在双數年份,男子賽事於蒙特利爾舉辦,女子賽事於多倫多舉辦;单数年反之。2021年2月3日,该赛事正式更名为“由罗杰斯呈现的国家银行公开赛”。[1]
国家银行公开赛 National Bank Open Omnium Banque Nationale | |||||||||
---|---|---|---|---|---|---|---|---|---|
賽事資料 | |||||||||
地點 | 加拿大 蒙特利爾/多倫多 | ||||||||
場館 | 蒙特利尔IGA体育场,多伦多索贝斯中心球场 | ||||||||
地面 | 硬地/室外 | ||||||||
應屆冠軍 (2023) | |||||||||
男子單打 | 扬尼克·辛纳 | ||||||||
女子單打 | 洁西卡·皮古拉 | ||||||||
男子雙打 | 马塞洛·阿雷瓦洛 让-儒利安·路查 | ||||||||
女子双打 | 青山修子 柴原瑛菜 | ||||||||
| |||||||||
|
赛事历史
首届男子比赛始于1881年,在多伦多草地网球俱乐部举行,而女子比赛于1892年首次举行。在当今世界的主要网球赛事中,只有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比加拿大公开赛历史更悠久。
在1968年之前,这项锦标赛被称为加拿大国家锦标赛(Canadian National Championships)。在1970年至1989年期间,它是网球大奖赛巡回赛(Grand Prix Tennis Tour)的一项重要赛事,同时也是1972-1973年、1978-1989年期间超级大奖系列赛(Grand Prix Super Series)的一部分。该赛事由烟草品牌赞助了好几年。上世纪70年代,乐富门国际股份(Rothmans International)是主要赞助商,接着是John Player & Sons公司,然后在1997年至2000年由杜穆里埃赞助。加拿大联邦立法全面禁止烟草广告。加拿大通信和媒体公司罗杰斯通讯集团成为了新的呈现赞助商,此后该赛事也长期被称作「罗杰斯杯」。2021年2月2日,加拿大网球协会宣布,根据一项为期10年的合作协议,总部位于蒙特利尔的加拿大国家银行将成为这项赛事的冠名赞助商。
这项赛事在1979年之前一直是红土场地,后来改为硬地场地。起初男子和女子比赛都是在多伦多的国家网球中心进行的,直到1981年,男子比赛才在蒙特利尔的杰瑞公园体育场首次举行。1982年女子赛事首次在蒙特利尔举行。
近期
1989年,两名加拿大男子网球运动员格兰特·康奈尔(Grant Connell)和安德鲁·施纳德(Andrew Sznajder)进入了四分之一决赛。他们在那一轮被伊万·伦德尔和安德烈·阿加西淘汰。伦德尔在半决赛中击败了阿加西,在决赛中击败了约翰·麦肯罗。伦德尔是本赛事历史上最成功的单打选手,曾九次进入决赛,并在1980年、1981年、1983年、1987年、1988年和1989年获得冠军。
1995年,安德烈·阿加西和皮特·桑普拉斯在决赛中相遇,这是这两位前世界排名第一的男子选手四次相遇的第三次,前两次分别是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印第安纳威尔斯大师赛。阿加西在比赛上的胜利帮助他重获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此前双方在美网再度交手后输给了桑普拉斯。
2004年,该赛事成为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的一部分,为大满贯赛事美国网球公开赛做准备。女子比赛被移到了美网之前。因此,像大威廉姆斯和塞雷娜·威廉姆斯以及玛利亚·莎拉波娃这样的顶级选手经常在最后一分钟退出比赛,以备战即将到来的美国网球公开赛。2009年,WTA首席执行官斯泰西·阿拉斯特(Stacey Allaster)实施了将女子赛事重新划分为超五赛事的规则,并要求2008年年终排名前10位的选手在2009赛季至少参加四场超五赛事,否则将面临罚款或扣分的威胁。[2][3]因此,前20名女选手中有19人参加了2009年罗杰斯杯抽签。ATP则作为ATP大师赛之一要求球员强制参加。
从2011年开始,男子和女子的比赛在同一周举行,避免与美网开赛日期太近。相应的男子组和女子组比赛在同一天,但在不同的城市举行,但为了避免转播冲突,比赛通常间隔几个小时。
赛事名称
年份 | 男子赛事名称 | 女子赛事名称 |
---|---|---|
1881–1967 | 加拿大锦标赛 | 加拿大锦标赛 |
1968–1996 | 加拿大公开赛 (在1970年代被称作乐富门加拿大公开赛, 1980年代被称为 Player's国际赛) | 加拿大公开赛 |
1997–2000 | 杜穆里埃公开赛 | 杜穆里埃公开赛 |
2001–2004 | 加拿大大师赛 | 罗杰斯AT&T杯 |
2005–2020 | 罗杰斯杯 | 罗杰斯杯 |
2021–Present | 国家银行公开赛 | 国家银行公开赛 |
歷屆冠亞軍
男子單打
- 僅列出1968年以後
年份 | 冠軍 | 亞軍 | 比分 |
---|---|---|---|
2023 | 扬尼克·辛纳 | 阿莱克斯·德米瑙尔 | 6–4, 6–1 |
2022 | 巴勃羅·卡雷尼奧·布斯塔 | 休伯特·胡尔卡奇 | 3-6, 6-3, 6-3 |
2021 | 丹尼尔·梅德韦杰夫 | 瑞利·奥普卡 | 6-4, 6-3 |
2020 | 受新冠疫情大流行影响没有举办[4] | ||
2019 | (5) | 丹尼爾·梅德韋傑夫 | 6-3,6-0 |
2018 | (4) | 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 | 6-2,7-6 |
2017 | 亞歷山大·兹維列夫 | 6–3, 6–4 | |
2016 | (4) | 錦織圭 | 6–3、7–5 |
2015 | (3) | 6–4、4–6、6–3 | |
2014 | 7–5、7–6(7–3) | ||
2013 | (3) | 米洛斯·拉奧尼奇 | 6–2、6–2 |
2012 | (3) | 6–3、6–2 | |
2011 | (2) | 馬爾迪·菲什 | 6–2、3–6、6–4 |
2010 | (2) | 7–5、7–5 | |
2009 | 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 | 6–7(4–7)、7–6(7–3)、6–1 | |
2008 | (2) | 尼古拉斯·基弗 | 6–3、6–2 |
2007 | 7–6(7–2)、2–6、7–6(7–2) | ||
2006 | (2) | 2–6、6–3、6–2 | |
2005 | 6–3、4–6、6–2 | ||
2004 | 安迪·羅迪克 | 7–5、6–3 | |
2003 | 安迪·羅迪克 | 大衛·納爾班迪安 | 6–1、6–3 |
2002 | 吉列爾莫·卡尼亞斯 | 安迪·羅迪克 | 6–4、7–5 |
2001 | 安德烈·帕維爾 | 帕特里克·拉夫特 | 7–6(7–3)、2–6、6–3 |
2000 | 马拉特·萨芬 | 哈雷爾·萊維 | 6–2、6–3 |
1999 | 托马斯·约翰松 | 耶夫格尼·卡费尔尼科夫 | 1–6、6–3、6–3 |
1998 | 帕特里克·拉夫特 | 理查德·克拉吉塞克 | 7–6(7–3)、6–4 |
1997 | 克里斯·伍德拉夫 | 古斯塔沃·库尔滕 | 7–5、4–6、6–3 |
1996 | 韋恩·費雷拉 | 托德·伍德布里奇 | 6–2、6–4 |
1995 | (2) | 3–6、6–2、6–3 | |
1994 | Jason Stoltenberg | 6–4、6–4 | |
1993 | Mikael Pernfors | 托德·馬丁 | 2–6、6–2、7–5 |
1992 | 伊万·伦德尔 | 3–6、6–2、6–0 | |
1991 | Andrei Chesnokov | 皮特·科達 | 3–6、6–4、6–3 |
1990 | 張德培 | Jay Berger | 4–6、6–3、7–6 |
1989 | 伊万·伦德尔 (6) | 約翰·馬克安諾 | 6–1、6–3 |
1988 | 伊万·伦德尔 (5) | 凯文·柯伦 | 7–6、6–2 |
1987 | 伊万·伦德尔 (4) | 斯特凡·埃德贝里 | 6–4、7–6 |
1986 | 鲍里斯·贝克尔 | 斯特凡·埃德贝里 | 6–4、3–6、6–3 |
1985 | 約翰·馬克安諾 (2) | 伊万·伦德尔 | 7–5、6–3 |
1984 | 約翰·馬克安諾 | 维塔斯·格鲁莱蒂斯 | 6–0、6–3 |
1983 | 伊万·伦德尔 (3) | 安德斯·耶吕德 | 6–2、6–2 |
1982 | 维塔斯·格鲁莱蒂斯 | 伊万·伦德尔 | 4–6、6–1、6–3 |
1981 | 伊万·伦德尔 (2) | Eliot Teltscher | 6–3、6–2 |
1980 | 伊万·伦德尔 | 比约恩·博里 | 4–6、5–4、(退賽) |
1979 | 比约恩·博里 | 約翰·馬克安諾 | 6–3、6–3 |
1978 | Eddie Dibbs | José–Luis Clerc | 5–7、6–4、6–1 |
1977 | Jeff Borowiak | 海梅·菲略尔 | 6–0、6–1(1977年後改採三盤兩勝制) |
1976 | 吉列爾莫·維拉斯 | 沃伊切赫·菲巴克 | 6–4、7–6、6–2 |
1975 | 曼努埃尔·奥兰特斯 | 伊利耶·納斯塔塞 | 7–6、6–0、6–1 |
1974 | 吉列爾莫·維拉斯 | 曼努埃尔·奥兰特斯 | 6–4、6–2、6–3 |
1973 | Tom Okker | 曼努埃尔·奥兰特斯 | 6–3、6–2、6–1 |
1972 | 伊利耶·納斯塔塞 | Andrew Pattison | 6–4、6–3 |
1971 | 約翰·紐康姆 | Tom Okker | 7–6、3–6、6–2、7–6 |
1970 | 罗德·拉沃 | 罗杰·泰勒 | 6–0、4–6、6–3 |
1969 | Cliff Richey | Earl Butch Buchholz | 6–4、5–7、6–4、6–0 |
1968 | 拉馬納坦·克里希南 | Torben Ulrich | 6–3、6–0、7–5 |
女子單打
年份 | 冠軍 | 亞軍 | 比分 |
---|---|---|---|
2023 | 洁西卡·皮古拉 | 柳德米拉·萨姆索诺娃 | 6–1, 6–0 |
2022 | 西莫娜·哈莉普 (3) | 比阿特丽斯·哈达德·玛雅 | 6–3, 2–6, 6–3 |
2021 | 卡米拉·吉奥尔吉 | 卡罗利娜·普利斯科娃 | 6-3, 7-5 |
2020 | 受新冠疫情大流行影响没有举办[4] | ||
2019 | 比安卡·安德列絲庫 | 3–1 (退賽) | |
2018 | 西莫娜·哈莉普 (2) | 斯洛恩·史蒂芬斯 | 7-6, 3-6, 6-4 |
2017 | 伊莉娜·斯維托莉娜 | 卡露蓮·禾絲妮雅琪 | 6–4, 6–0 |
2016 | 西莫娜·哈莉普 | 麥迪遜·基絲 | 7-6(2)、6-3 |
2015 | 7–6(7–5)、6–7(4–7)、3–0 (退賽) | ||
2014 | 6–4、6–2 | ||
2013 | 索拉納·克斯蒂 | 6–2, 6–0 | |
2012 | 佩特拉·科维托娃 | 李娜 | 7-5, 2-6,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