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尻山
利尻山(日语:/ Rishiri-zan)位于日本北海道利尻岛,标高1,721公尺,是跨越利尻町及利尻富士町的成层火山、独立峰。位于利尻礼文佐吕别国立公园内,为日本百名山[3]、新日本百名山[4]、花之百名山[5]及新花之百名山[6]之一。
利尻山 | |
---|---|
![]() 利尻山和オタトマリ沼 | |
![]() ![]() 利尻山 利尻山的位置 | |
最高点 | |
海拔 | 1,721[1] |
45°10′43″N 141°14′31″E[2] | |
地理 | |
位置 | ![]() 北海道宗谷综合振兴局利尻郡 利尻町、利尻富士町 |
山脉 | 独立峰 |
地质 | |
山脉类型 | 成层火山 |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利尻」源自阿伊努语的「ri-sir」(高的岛),即是指利尻山。白色恋人的标志为此山。利尻岳山麓的甘露泉水被选入名水百选。
概要
国土地理院其命名为利尻山,此外经常被人们称为「利尻岳」、「利尻富士」、「利尻火山」。山上有高山植物生长,夏季多登山客。
利尻山的火山运动从约20万年前开始,约4万年前左右形成现在的样貌。自从8千~2千年前在南山麓形成低平火山口与火山渣锥后,利尻山未再出现火山活动。由于休止时间长,山顶的火山地形被严重侵蚀,利于科学家观察火山的内部构造。
甘露泉水
甘露泉水(日语:/ Kanrosensui)是利尻登山路线之一的鸳泊路线三合目一带的涌水。全年水温维持在约5.5度左右。1985年(昭和60年)入选环境省名水百选[7]。
此地设有简易设施可供登山客饮用。
登山史
1890年,纪伊国修验者天野矶次郎从鸳泊登上北峰安置不动明王[8]。翌年1891年,水科七三郎与和田雄治登山测量,1899年10月10日陆地测量部馆洁彦登上长官山设置一等三角点[8]。
鬼脇路线是在1917年由鬼脇村居民齐藤熊藏、集藏父子开拓,1921年完成[8]。
1936年12月30日至1937年1月6日,北海道大学照井孝太郎等四人从鸳泊路线完成首次冬季登顶。冬季首次单独登顶则是1951年2月1日的登步溪流会川上晃良[8]。南棱初登顶是1952年7月16日的登步溪流会三人[8]。
登山
山顶分为北峰(1,719m)与南峰(1,721m),因最高峰南峰的登山道已崩塌,一般登山者都是选择北峰为登顶目标。攀岩场地有西壁、东壁、南棱与仙法志棱。晴天时,从南北山顶可见大部分的利尻岛、礼文岛、道央与道北山群、桦太(库页岛)、桦太东南方的海马岛(莫涅龙岛)等。
登山道
登山道有从利尻富士町鸳泊利尻北麓野营场(三合目)出发的鸳泊路线、从利尻町沓形的见返台园地(五合目)出发的沓形路线、以及从利尻富士町鬼脇的林道出发的鬼脇路线。
鸳泊路线是最多登山者攀登的路线,沓形路线是从五合目出发,距离较短,但是路途险峻,较适合专业人士攀登。鬼脇路线崩塌严重,七合目以上禁止进入。 登山路线没有厕所,但鸳泊路线、沓形路线有场地可让登山客使用携带式便器。登山客须将携带式便器带下山,不可置于山上。
登山道的荒废
利尻山是由软弱的火山喷出物所组成,近年因登山客增加,造成登山道下陷。利尻山登山道等维持管理连络协议会为了保护环境,希望登山客能遵守使用携带式便器、 盖上容器、 勿踩踏或坐在植物上的利尻规定[9]。
照片
- 利尻岛与利尻山
- 初夏于野寒布岬所见的利尻富士
- 北麓野营场附近的甘露泉水
- 凌晨的鸳泊路线
- 八合目、长官山所见的利尻山
- 九合目的陡坡
- 利尻山山顶
- 山顶的利尻山神社奥宫
- 北峰所见的南峰与蜡烛岩
- 鸳泊港所见的利尻山
- 姬沼所见的利尻山
- 富士野园地所见的利尻山
- ペシ岬所见的利尻富士
- 利尻富士山顶下方
- 山顶的利尻山神社奥宫
备注
- 地図阅覧サービス 2万5千分1地形図名:鸳泊(天塩)(国土地理院、2010年12月30日阅覧)
- 日本の主な山岳标高:北海道(国土地理院、2010年12月28日阅覧)
- 『日本百名山』 深田久弥(着)、朝日新闻社、ISBN 4-02-260871-4、pp321-324
- 『新日本百名山登山ガイド〈上〉』 岩崎元郎(着)、山と溪谷社、ISBN 4-635-53046-9
- 『花の百名山』(爱蔵版) 田中澄江(着)、文春文库、ISBN 4-16-352790-7
- 『新・花の百名山』 田中澄江(着)、文春文库、ISBN 4-16-731304-9、
- 甘露泉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环境省选定 名水百选)
- 安田(2010)、pp.183-187
- 利尻ルー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利尻山登山道等维持管理连络协议会 - 、2014年10月阅覧
参考文献
- 安田治『北海道の登山史』(北海道新闻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