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炮

列车砲英语:德语:),又称铁道砲,为一种架设在铁轨上的大型砲种。通过在装甲列车上设备大砲,让本来不便运输的大型火砲可以在铁轨上快速移动。很多国家都建造过列车砲,比较著名的有德国在1930年代建造的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由生产商克虏伯公司承建。

法军320毫米列车砲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列车砲很快淡出历史舞台,渐渐被火箭飞弹等远程武器所取代。

历史

列车砲的概念起源于1850年代,在英国人安德森()的《国防》()一书中提出,1860年代后俄罗斯亦出现相同的概念。最早使用列车砲的国家是美国,在南北战争期间,联邦军(北军)为了围攻邦联军(南军)据地彼得斯堡()而首次采用搭载于无盖列车上的十三英吋臼砲进行轰击,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列车砲。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亦开始以列车砲作为轰击要塞及堑壕的武器,把列车砲的使用推向新的高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使用了射程一百三十公里的「巴黎大砲」()轰击法国巴黎。因此,协约国在战后拟定的《凡尔赛条约》中明文德国禁止使用列车砲等重型武器。话虽如此,1935年希特勒重整德国军备后,列车砲仍然再次面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制造了很多不同种类的列车砲如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K5列车砲等。这些列车砲的口径比较大,由800毫米至1000毫米不等,其砲管亦较相对长,砲弹射程可达数十公里远。

淘汰

由于列车砲体积过于庞大,最后往往成为轰炸机的目标,而且移动上受到铁轨的限制,机动性相对较低。此外,有鉴于各地铁路轨距不一,列车砲要进入他国国境时,可能需要拆卸再组装,甚至重新铺设铁轨,加上德国秘密开发飞弹等远程武器,并在二战后期成功将新式武器V2火箭实体化,取代列车砲原有的地位。自此,列车砲不再获采用,由新研发的飞弹取而代之,成为新世代的战争兵器。

1980年代,苏联开发一款可利用铁路移动及发射的RT-23 UTTH洲际弹道飞弹,直到2005年除役。2021年9月15日。朝鲜平安南道阳德郡的铁道路在线,由货物列车改装的发射车朝日本海方向试射飞弹[1]

相关条目

参考数据

  1. 茅毅. . 自由时报. 2021-09-17 [2021-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8).

参考文献

  • ,着,出版,2005年,ISBN 1-86126-712-6
  • ,着,出版,2001年,ISBN 1-86126-403-8
  • , 着,出版, 1976年,ISBN 0-89747-048-6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列车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