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科沃尔

凯尔·埃利奧特·科沃尔英語:1981年3月17日),已退休的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目前為亞特蘭大老鷹球隊總管助理。科沃尔身高2.01米,体重96公斤,場上位置是得分後衛小前鋒,是著名的三分球射手。長相與美國演員艾希頓·庫奇戴夫·法蘭柯湯姆·克魯斯等人十分神似。

凯尔·科佛
Kyle Korver
2018年柯佛在克里夫蘭騎士
亞特蘭大老鷹
位置助理總經理
聯盟NBA
個人資料
出生 (1981-03-17) 1981年3月17日
 美國加利福尼亚州莱克伍德
國籍 美國
登錄身高6英尺7英寸(2.01)
登錄體重212英磅(96)
職業資料
高中爱荷华州
大學克瑞顿大学
NBA選秀2003年 / 輪次:2 / 總順位:51
新泽西篮网選中
職業生涯2003–2020
生涯歷史
20032007费城76人
20072010犹他爵士
20102012芝加哥公牛
20122017亚特兰大老鹰
20172018克里夫兰骑士
2018–2019猶他爵士
20192020密爾沃基公鹿
生涯焦點與獎項
生涯數據
得分11,953 (9.7 ppg)
籃板3,643 (3.0 rpg)
助攻2,114 (1.7 apg)
NBA.com上的資料
Basketball-Reference.com上的資料

職業生涯

柯佛毕业于克瑞顿大学,在2003年NBA选秀中于第二轮第22位(总第51位)被紐泽西籃网选中,随即被交换去费城76人,而讓大家傻眼的是,交易他所得到的,居然只有12.5萬美元,只夠支付夏季聯盟開銷,以及一台影印機。

费城76人 (2003–2007)

柯佛在2004年和2005年Foot Locker的三分球大賽,分別拿到第三名和第二名。在2004-05賽季,柯佛與當時鳳凰城太陽隊的昆汀·理查森的三分球進球數都是226球,並列該季全聯盟最多三分球進球數,而這也是76人隊的隊史紀錄。在2月24日對密爾瓦基公鹿時,他拿下職業生涯最高的31分。2007年1月12日對陣波士頓塞爾提克時投進扳平比分的壓哨球,把比賽拖入三度延長,而76人最終勝出。

犹他爵士 (2007–2010)

2007年12月26日,費城76人送走柯佛,從猶他爵士換來戈登·吉里塞克和一个受保护的首轮选秀权[1][2]

柯佛兩個半賽季在猶他爵士,主要是以替補登場,擔任球隊的中遠距離投籃專家。尤其在2009-10賽季,他的三分球命中率達到53.6%,創下了NBA最高單三分命中率的新紀錄

芝加哥公牛 (2010–2012)

2010年7月13日,柯佛以自由球員身份與芝加哥公牛隊簽約[3]

每當柯佛命中一個重要的三分球,公牛隊的播音員斯泰西王總會喊道:“給我的辣醬!”。而柯佛穩定的三分能力,也成為公牛隊“板凳暴徒”的主要成員,是團隊成功的關鍵因素。

亞特蘭大老鷹 (2012–2017)

2012年7月16日,柯佛被交易到了亞特蘭大老鷹隊,換走了一個交易特例和現金。

2013年7月12日,他與老鷹重新簽下一份四年2400萬的合約。

2013年12月6日,對上克里夫蘭騎士時,柯佛個人連續90場投進三分球,打破最初由達納·巴羅斯創下的89場連續三分球紀錄。

2014年3月6日,老鷹作客拓荒者以78比102慘敗,柯佛三分球5投盡墨,個人連續命中三分球場次停在127場,但「柯佛障礙」已經是NBA史上最二長紀錄。(已被金州勇士斯蒂芬·科里的157場給打破)

克里夫蘭騎士 (2017–2018)

2017年1月7日,柯佛被交易到了克里夫蘭騎士,而老鷹隊換來了小迈克·邓利维莫·威廉斯,和一個受保護的未來第一輪選秀權。

回歸猶他爵士 (2018-2019)

2018年11月30日克里夫蘭騎士猶他爵士完成一筆交易,騎士送出37歲射手柯佛,向爵士換回後衛亞歷克·伯克斯以及2020、2021年兩個第二輪的選秀權,時隔十一年回到老東家。

密爾瓦基公鹿 (2019–2020)

2019年自由市場柯佛以一年老將底薪加盟公鹿。

2020年9月9日賽季結束後為自由球員,目前與家人討論是否要繼續球員生涯。

2021年2月24日在BasketballNews․com的Youtube頻道中,柯佛表示還不確定要退休或回歸球場。

教練生涯

2021年8月12日,柯佛加入布魯克林籃網教練團,擔任球員發展教練[4]

行政生涯

2022年7月20日,柯佛加入亞特蘭大老鷹,擔任球隊球員事務與發展總監。2023年1月16日,亞特蘭大老鷹任命柯佛為助理總經理。

NBA生涯统计

籃球數據縮寫說明
  GP 出賽場次   GS  先發場次  MPG  場均上場時間
 FG%  投籃命中率  3P%  三分命中率  FT%  罰球命中率
 RPG  場均籃板  APG  場均助攻  SPG  場均抄截
 BPG  場均阻攻  PPG  場均得分  粗體  最高紀錄
 *  領先聯盟 double-dagger  聯盟紀錄

常规赛

賽季 球隊 GP GS MPG FG% 3P% FT% RPG APG SPG BPG PPG
2003–04 PHI 74011.9.352.391.7921.5.5.3.14.5
2004–05 PHI 825732.5.418.405.8544.62.21.3.411.5
2005–06 PHI 82*4331.3.430.420.8493.32.0.8.311.5
2006–07 PHI 74130.9.440.430.914*3.51.4.8.314.4
2007–08 PHI 25026.3.396.352.9122.91.3.8.210.0
UTA 50021.5.474.388.9172.01.4.4.59.8
2008–09 UTA 78224.0.438.386.8823.31.8.6.49.0
2009–10 UTA 52018.3.493.536.7962.11.7.5.27.2
2010–11 CHI 82020.1.434.415.8851.81.5.4.28.3
2011–12 CHI 65722.6.432.435.8332.41.7.6.28.1
2012–13 ATL 746030.5.461.457.8594.02.0.9.510.9
2013–14 ATL 717133.9.475.472*.9264.02.91.0.312.0
2014–15 ATL 757532.2.487.492*.8984.12.6.7.612.1
2015–16 ATL 808030.0.435.398.8333.32.1.8.49.2
2016–17 ATL 322127.9.439.409.8892.82.3.7.49.5
CLE 35124.5.487.485*.9332.81.0.3.210.7
2017–18 CLE 73421.6.459.436.8892.21.2.4.39.2
2018–19 CLE 16015.7.461.463.8131.81.1.2.16.8
UTA 54020.1.408.384.8252.51.2.4.29.1
2019–20 MIL 58116.6.430.418.8542.11.2.4.26.7
職業生涯 1,23242325.3.442.429.8773.01.7.7.39.7
全明星 1015.6.538.583.0001.02.0.0.021.0

季后赛

賽季 球隊 GP GS MPG FG% 3P% FT% RPG APG SPG BPG PPG
2005 PHI 5529.4.286.2921.0002.61.6.8.25.0
2008 UTA 12021.6.411.289.9202.2.6.3.77.8
2009 UTA 5227.2.391.462.7142.22.6.6.210.6
2010 UTA 10021.0.525.478.8891.11.3.5.08.3
2011 CHI 16017.4.388.4231.0001.21.1.5.26.6
2012 CHI 6015.7.409.308.5001.71.5.5.53.8
2013 ATL 6229.5.388.353.9173.3.7.3.710.2
2014 ATL 7735.1.455.426.9175.3.7.6.313.4
2015 ATL 141437.6.391.355.8135.02.41.41.111.1
2016 ATL 10831.6.467.4441.0004.81.0.9.410.3
2017 CLE 18018.1.425.3911.0001.7.7.3.25.8
2018 CLE 221123.0.418.413.8642.4.9.4.48.3
2019 UTA 407.5.375.333.6671.3.0.0.02.5
2020 MIL 10011.9.426.4051.000.8.1.3.16.2
職業生涯 1454923.2.417.391.8952.51.0.6.48.0

参考资料

  1. . NBA.com. December 29, 2007 [November 30,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13, 2010).
  2. Shalin, Mike. . Reuters.com. December 30, 2007 [December 30,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5).
  3. . NBA.com. July 13, 2010 [July 13,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6, 2010).
  4. Watson, Phil. . SportsCasting.com. October 2, 2021 [October 10, 202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