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赛康市场
历史
冲赛康市场所在地原来是一片平坝子,称作“冲赛康甸塘”,藏语“甸塘”意为平坝子。藏语“冲赛康”的含义,据宏发公司(冲赛康综合市场的管理方)的工作人员尼玛欧珠介绍,是指“市场、集市”。冲赛康综合市场东侧的一幢楼本来是名为“旺颠边巴”的贵族大院,贵族们偶尔会站在该大院二层的窗户前“检阅”在冲赛康甸塘经商的人群及秩序。冲赛康是该市场附近的一座古建筑,曾经作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现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1][2]
20世纪中后期,“冲赛康甸塘”有一些出售牛粪、牲畜、陶瓷的零散商户。“冲赛康甸塘”的南角、如今的诺日桑商场的位置,则是到21世纪初已存在将近300年的珊瑚蜜蜡天珠以及银器嘎乌等饰品的交易市场。[1]
1960年代、1970年代时,“冲赛康甸塘”时常演出《白毛女》、《红灯记》等样板戏,俨然是一座“坝坝舞台”。[1]
位于“冲赛康甸塘”旁的诺日桑商场则在1970年代、1980年代时便已存在,为国营,相当于供销社。[1]
1980年代,“冲赛康甸塘”上除有本地人出售酥油、牛肉、陶器外,逐渐出现一些摆地摊的外地人。后来,这些商户在平坝子上以石头垒起摊位及铁皮屋顶的小房子,形成了冲赛康综合市场的雏形。此后,平坝子迅速被临时商户的摊位占满。[1]
为规范管理临时摊位,1991年,拉萨市工商局兴建了一座当时西藏最完善的综合批发市场,即一幢黄色的两层楼房“冲赛康综合市场”,拉萨人习惯于称其“冲赛康商场”,或简称为“冲赛康”。而将曾作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的真正的冲赛康称为“夏院”。[1]
作为西藏最大的批发市场,冲赛康自1980年代即承担了向西藏各地输送货源的责任。冲赛康综合市场主要面向农区和牧区,也做大宗批发生意。一些日用品品牌在西藏的代理权拥有者大多集中在此地。[1]
冲赛康社区的范围,东与吉日社区交界,南到八廓街上的“夏院”(即清政府驻藏大臣居住过的冲赛康大院)的后面,西至夏萨苏大院,北到北京东路。在该区域内,夏萨苏巷、其米夏巷、吉日一巷,以及冲赛康综合市场西侧的冲赛康巷,均是以冲赛康综合市场为中心发散的商业区。每条巷内的经营范围均有不同:冲赛康巷主要出售炊具及厨房用品,夏萨苏巷出售藏式日用品及杂品,其米夏巷多出售衣服鞋帽,吉日一巷卖肉及干杂。[1]
2009年,冲赛康综合市场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拆旧建新。其间,在北京东路与娘热路交叉处的西藏大厦经济发展部大院(俗称“老二所”)内,设立了临时市场。2009年11月中旬,新建成的“冲赛康市场”门口和西藏大厦经济发展部大院内的临时市场墙上,均张贴了通知老商户速去物业管理公司缴纳新商场押金的告示。此后,新建成的冲赛康市场投入使用。[1]
到2012年,冲赛康市场仍为批发市场,分为10个专卖区,共有摊位1600多个。[3]
参考文献
- . [2013年8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西藏第一座驻藏大臣衙门“冲赛康”受关注 每天3000多名游客和市民参观,中国西藏新闻网,2013年07月08日
- . [2013年8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