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府行星
冥府行星(Chthonian,发音为/ˈkθoʊniən/,有時會拼錯為Cthonian),是一種假設中的天體類型,成因是外圍數層的氫和氦被剝離之後的氣體巨星。這些大氣層被剝離是行星過度接近恆星的結果,殘餘的岩石或金屬核心在許多方面將類似於類地行星[1]。
.jpg.webp)
藝術家觀點中的柯洛7b。

藝術家觀點中的正橫越過母恆星的HD 209458 b。
HD 209458 b(欧西里斯)是大氣層被剝離過程中行星的一個例子,但是它本身尚不是一顆冥府行星,在可見未來內也還不會成為冥府行星(有些科學家建議水星是一顆冥府行星,因為它的高密度和富含金屬的核心,但除此之外沒有其它的相似之處)。
Chthonia 這個名詞是由Hébrard等所開始使用的,為希臘文,其意思是「在地球之下」,一般指来自地狱地下的希腊神灵。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