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斯·滕施泰特
克劳斯·赫尔曼·威廉·滕施泰特(德語:,姓氏的德语发音:[ˈtɛnʃtɛt];1926年6月6日—1998年1月11日),德国指挥家。滕斯泰特以其对德奥曲目的诠释而闻名,他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末最伟大和最有影响力的指挥家之一。他曾与瑞典广播交响乐团、NDR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等世界顶级乐团合作,最引人注目的是伦敦爱乐乐团,他与该乐团关系密切,并在EMI厂牌下录制了许多著名的唱片,包括马勒的10部交响曲。
克劳斯·滕施泰特 Klaus Tennstedt | |
---|---|
1971年的滕施泰特 | |
音乐家 | |
国籍 | 德國 |
出生 | 魏瑪共和國梅泽堡 | 1926年6月6日
逝世 | 1998年1月11日 德國海肯多夫 | (71歲)
职业 | 指挥家 |
音乐类型 | 古典音乐 |
活跃年代 | 1958–1994[1] |
唱片公司 | EMI |
生平
滕施泰特生于梅泽堡,父亲是小提琴家赫尔曼·滕施泰特(Hermann Tennstedt),母亲是阿格尼丝·斯坦梅茨(Agnes Steinmetz)。[2]由父亲作为他的第一任老师,滕施泰特6岁开始学钢琴,10岁时学会了小提琴。[2][3]
16岁进入莱比锡音樂學院跟从瓦尔特·戴维松学习小提琴,跟安东·罗登(Anton Rohden)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4]在纳粹时代,他加入了巴洛克管弦乐队,从而避免了服兵役。[5]22岁时在哈雷歌剧院管弦乐团担任首席小提琴,但手指受伤结束了他的小提琴演奏生涯,1952年成为首席指挥。1954年开始在开姆尼茨城市剧院担任指挥,1958年开始在德累斯顿,1962年至1971在什未林担任艺术总监。他多次在前苏联及东欧担任客座指挥。
1971年他从东德移民,在瑞典获得庇护。1972年成为基尔歌剧院的艺术总监。1974年,作为指挥跟多伦多交响乐团签下了5年的合同,这成为他蜚声国际的开始。1979-1981年任NDR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79-1982年任明尼苏达管弦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1977 年,他首次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1980年被任命为首席客座指挥,并于1983年担任首席指挥。由于健康不佳,他于1987年辞职,但后来被任命为桂冠指挥
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于1994年10月完全停止指挥。他最后一次指挥是在1994年6月,在牛津大学排练一个学生管弦乐队,几天后他还获得了牛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5]
1978年,坦斯泰特成为他这一代中第一位指挥以色列爱乐乐团的德国指挥家,在此之前,以色列爱乐乐团一直抵制德国指挥家,因为认为他们与纳粹政权有联系。[5]
作为指挥,滕施泰特偏爱布鲁克纳,瓦格纳以及马勒的作品。他的著名唱片包括马勒的交响曲全集,他的多场音乐会演出也制成CD已重新发行。[6][7][8]
滕施泰特1998年因喉头溃疡逝世。
参考资料
- Kozinn, Allan. . New York Times. 1998-01-13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9).
- Stephan Hörner: Tennstedt, Klaus Hermann Wilhelm. In: Neue Deutsche Biographie (NDB). Band 26. Duncker & Humblot, Berlin not yet published, S. 32 f. (全文) (德文)
- Uwe Kraemer: Porträt: Klaus Tennstedt. Seine große Zuneigung gehört der Romanik. In: Fono Forum 10/1980, S. 30–32, hier: S. 30.
- Hans Bohm: Interpreten im Profil: Klaus Tennstedt. In: Musik und Gesellschaft 13 (1963), S. 623–625, hier: S. 623.
- Norman Lebrecht, David Lister. . The Independent. 1998-01-13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9) (英语).
- Clement, Andrew. . The Guardian. 2003-11-07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9).
- Ashely, Tim. . The Guardian. 2006-02-09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9).
- McManus, Michael. . Gramophone. 2010-07-09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