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山
生平
元景山的祖父元燮是北魏安定王,父亲元琰是宋安王。元景山年少时就有器量,办事的才干和谋略过人。周孝闵帝宇文觉时,元景山跟随大司马賀蘭祥攻击吐谷浑,以功拜抚军将军,之后数次跟随征伐,屡次升任仪同三司,获赐爵文昌县公,出任亹川防主。之后元景山和北齐军队在北邙山交战,元景山斩获的首级居多,加开府,升任建州刺史,进封宋安郡公,食邑三千户。元景山后随周武帝宇文邕平定北齐,每次作战都有功,出任大将军,改封平原郡公,食邑二千户,获赐女乐一部,帛六千匹,奴婢二百五十口,牛羊数千头[1][2]。
元景山出任亳州总管,此前亳州百姓王迴洛、张季真等人聚集亡命之徒,经常从事抢劫,前后的刺史和太守不能管制。元景山一到任就开始追捕,王迴洛和张季真独自脱身逃到江南,元景山擒获了他们的党羽数百人,都予以斩首。因为法令清明严肃,亳州被称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南陈人张景遵献出淮南归附北周,被南陈将领任蛮奴攻击,张景遵几处营寨被攻破。元景山发动谯州和颍州的军队前往支援,任蛮奴带领军队撤退。元景山被朝廷征召担任候正[3][2]。
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元景山跟随上柱国韦孝宽经略淮南。郧州总管宇文亮谋划进行叛逆,以轻装部队偷袭韦孝宽。韦孝宽十分狼狈,来不及列阵,遭到宇文亮追击。元景山率领三百铁骑出击,击败叛军,将宇文亮斩首,将首级传到京城,因功出任亳州总管[4][2]。
杨坚出任丞相后,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叛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迟迥合谋,暗中写信劝元景山造反。元景山抓住宇文胄的使者,封上书信送到丞相府。杨坚很赞赏元景山,提拔元景山为上大将军。大象二年八月庚辰(580年9月21日),司马消难献出郧州投降南陈,南陈派遣将领樊毅、马杰等人前来增援,元景山率领轻装骑兵五百人急速前往。樊毅等人非常惧怕,劫掠百姓后返回。元景山和南徐州刺史宇文弼追击,一天一夜奔行三百多里,与樊毅在漳口交战,一日内三战三捷,俘虏和斩首五百多人。樊毅等退守甑山镇,原来由司马消难所占据的地方,全部被北周平定收复[5][6][7]。元景山因功出任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获赐帛两千匹。当时桐柏山蛮族聚集作乱,元景山再度率军打败他们[8][9]。
隋文帝接受禅让建立隋朝后,元景山被拜为上柱国。开皇元年三月乙酉(581年3月25日),元景山再度出任安州总管[10]。开皇元年九月壬申(581年11月7日),上柱国、薛国公长孙览和上柱国宋安公元景山都出任行军元帅,受尚书左仆射高颎指挥,大举出兵进攻南陈[11][12][13][14][15]。元景山率领行军总管韩延、吕哲从汉口出兵;同时派遣上开府邓孝儒率领四千精兵攻打南陈的甑山镇。南陈派遣将领陆纶率领水军前往救援,邓孝儒迎战,打败陈军。南陈将领鲁广达、陈慧纪率部守卫涢口,元景山派兵打跑他们。陈人十分害怕,甑山、沌阳的守将都弃城逃走[16]。元景山将要渡过长江,恰逢陈宣帝陈顼去世,高颎认为按礼节不能攻打有丧事的国家,上奏请求撤军,隋文帝诏令班师[14][15]。元景山由此威名大震,很为敌人所惧怕[17][9]。
数年后,元景山因事被免官,开皇六年九月丙戌(586年10月26日)在家中去世[18][19],虚岁五十五,朝廷赠予梁州总管,赐予细密的绢一千匹,谥号襄。儿子元成寿继承爵位[20][9]。
参考资料
- 《隋书·卷三十九·列传第四》:元景山字珤岳,河南洛阳人也。祖燮,魏安定王。父琰,宋安王。景山少有器局,干略过人。周闵帝时,从大司马贺兰祥击吐谷浑,以功拜抚军将军。其后数从征伐,累迁仪同三司,赐爵文昌县公,授亹川防主。后与齐人战于北邙,斩级居多,加开府,迁建州刺史,进封宋安郡公,邑三千户。从武帝平齐,每战有功,拜大将军,改封平原郡公,邑二千户,赐女乐一部,帛六千匹,奴婢二百五十口,牛羊数千。
- 《北史·卷十八·列传第六》:景山字宝岳,少有器局,干略过人。周闵帝时,以军功累迁开府仪同三司。从武帝平齐,以功拜大将军、平原郡公、亳州总管。法令明肃,贼盗屏迹,部内大清。征为候正。宣帝嗣位,从上柱国韦孝宽经略淮南。郧州总管宇文亮反,以轻兵袭孝宽。宽为亮所薄,景山击破之。以功拜亳州总管。
- 《隋书·卷三十九·列传第四》:治亳州总管。先是,州民王回洛、张季真等聚结亡命,每为劫盗。前后牧守不能制。景山下车,逐捕之,回洛、季真挺身奔江南。禽其党与数百人,皆斩之。法令明肃,盗贼屏迹,称为大治。陈人张景遵以淮南内属,为陈将任蛮奴所攻,破其数栅。景山发谯、颍兵援之,蛮奴引军而退。征为候正。
- 《隋书·卷三十九·列传第四》:宣帝嗣位,从上柱国韦孝宽经略淮南。郧州总管宇文亮谋图不轨,以轻兵袭孝宽。孝宽窘迫,未得整阵,为亮所薄。景山率铁骑三百出击,破之,斩亮传首。以功拜亳州总管。
- 《周书·卷八·帝纪第八》:庚辰,司马消难拥其众以鲁山、甑山二镇奔陈,遣大将军、宋安公元景山率众追击,俘斩五百余人,郧州平。
- 《北史·卷十·周本纪下第十》:庚辰,司马消难拥众以鲁山、甑山二镇奔陈。遣大将军元景山追击之,郧州平。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四》:初,消难遣上开府仪同大将军段珣将兵围顺州,顺州刺史周法尚不能拒,弃城走,消难虏其母弟而南。樊毅救消难,不及。周亳州总管元景山击之,毅掠居民而去。景山与南徐州刺史宇文弼追之,与毅战于漳口。一日三战三捷。毅退保甑山镇,城邑为消难所据者,景山皆复取之。
- 《隋书·卷三十九·列传第四》: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毅等惧,掠居民而遁。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时桐柏山蛮相聚为乱,景山复击平之。
- 《北史·卷十八·列传第六》:隋文帝为丞相,尉迟迥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景山。景山执使,封书诣相府,进位上大将军。以军功,迁安州总管,进柱国。隋文帝受禅,拜上柱国。明年,大举伐陈,以景山为行军元帅,出汉口。将济江,会陈宣帝殂,有诏班师。景山大著威名,甚为敌人所惮。后数载,坐事免。卒于家,赠梁州总管,谥曰襄。子成寿嗣。
- 《隋书·卷一·帝纪第一》:乙酉,又昼见。以上柱国元景山为安州总管。
- 《隋书·卷一·帝纪第一》:壬申,以上柱国、薛国公长孙览,上柱国、宋安公元景山并为行军元帅以伐陈,仍命尚书左仆射高颎节度诸军。
- 《北史·卷十一·隋本纪上第十一》:壬申,以薛公长孙览、宋安公元景山并为行军元帅。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五》:壬申,隋以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并为行军元帅,发兵入寇;命尚书左仆射高颎节度诸军。
- 《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六》:开皇二年,长孙览、元景山等伐陈,令颎节度诸军。会陈宣帝薨,颎以礼不伐丧,奏请班师。
- 《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开皇二年,长孙览、元景山等伐陈,令颎节度诸军。会陈宣帝殂,颎以礼不伐丧,奏请班师。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五》:隋元景山出汉口,遣上开府仪同三司邓孝儒将卒四千攻甑山。镇将军陆纶以舟师救之,为孝儒所败;涢口、甑山、沌阳守将皆弃城走。
- 《隋书·卷三十九·列传第四》:高祖受禅,拜上柱国。明年,大举伐陈,以景山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韩延、吕哲出汉口。遣上开府邓孝儒将劲卒四千,攻陈甑山镇。陈人遣其将陆纶以舟师来援。孝儒逆击,破之。陈将鲁达、陈纪以兵守涢口,景山复遣兵击走之。陈人大骇,甑山、沌阳二镇守将皆弃城而遁。景山将济江,会陈宣帝卒,有诏班师。景山大著威名,甚为敌人所惮。
- 《隋书·卷一·帝纪第一》:丙戌,上柱国、宋安郡公元景山卒。
- 《北史·卷十一·隋本纪上第十一》:丙戌,上柱国、宋安公元景山卒。
- 《隋书·卷三十九·列传第四》:后数载,坐事免,卒于家,时年五十五。赠梁州总管,赐缣千匹,谥曰襄。子成寿嗣。
- 吴钢主编;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 .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0年5月: 248—249. ISBN 7-80628-467-2 (中文(繁體)).
- 王, 祎, , 《文物》 (第8期), 2014年, (第8期): 59–60 [2019-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